搜索
רҵίԱ�� ��Աע�� ���³�����
心理保健园
您的位置:首页>科普园地>心理保健园

养老康养必须重视心理养护

发布时间:2021-09-18

养老康养必须重视心理养护


吴龙华

无锡市心理学会党支部书记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世界老龄化问题日趋严重,怎样让老年人快乐康养已成为全球共同关注的问题。日
本是全球老龄化最严重的国家,其老人占全国人口的27%;意大利紧随其后占23%;德国第三占21%;中国现已排名第十,仅次于俄罗斯和美国。据国家统计局2021 年5 月11 日最新发布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 岁及以上人口为26402 万人,占总人口的18.70%,其中,65 岁及以上人口为19064 万人,占13.50%。与2010 年相比,60 岁及以上
老人人数上升5.44%。另外,截至2019 年末,江苏60 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34.16 万人,占户籍人口的23.32%,人口老龄化程度仅次于北京、上海,居全国第三;全省老龄化程度最高的前五位分别是南通、镇江、泰州、无锡、扬州。从无锡市老龄办获悉,截至2020 年12 月31 日,无锡最新的老年人口数据为:60 周岁及以上人口135.61 万人,占户籍总人口的26.9%;65 周岁及以上人口104.13 万人,占户籍总人口20.65%,老龄化程度正在加深。
那么,这么多的老年人,将来谁来为他们养老呢?如何养老?又如何达到快乐养老?
我们已经看到,随着空巢老人增加以及独生子女问题,传统家庭养老已面临挑战,代际之间的孝道、赡养老人的观念日益淡化,家庭对老人提供最基本生活保障的传统也在弱化,老龄伦理问题越来越严重。面对现实,我们该采取何种措施,才能有效解决当前老年人普遍遇到的养老问题呢?

二、几种现存养老模式利弊分析
根据我国国情,国家新近制定了一种“9073”养老模式,即:有90%的老人居家养老,7%的老人社区养老,3%的老人养老院养老。实际上,当下我国主要有以下几种养老模式:
1)家庭养老模式
家庭养老是传统的养老模式,仍是中国社会养老主流,其特点是:受儒家传统思想影响,养儿防老,家长主导,可以几代同堂,老人在家接受儿孙辈的孝顺与照料,生活在“熟悉"和"自由"的家庭环境中,度过晚年。其优点是:能使老年人生活在自己家中,与家人尽享孝道和天伦之乐。缺点则是:老年人在家庭养老时大多较难得到细致的专业照护和及时的医疗保健及精神文化等服务。在"四二一结构"家庭成为城市社会主流的今天,在社会竞争日趋激烈,人们生活与工作节奏日益加快的背景下,子女们工作负担和精神压力普遍很重,不可能有足够时间和精力照顾家中老人,家庭养老面临严峻实际挑战。
2)社会养老机构的普通养老模式
养老院及老年公寓是社会化养老模式的典型代表,其特点是:由社会养老机构投资修建养老院、老年公寓及配置社会养老服务设施,包括居住、饮食起居、健身活动等硬件设施,并有相应的专职养护人员队伍和配套养老服务管理系统,有一定专业化服务水平,老年人在这里接受服务、集中养老,安度晚年。其优点是:服务专业化,有相对细致的生活照料和医疗护理;大多居住环境还可以、也有基本无障碍设计;老人休闲时间多,集体生活能排解孤独;减轻子女负担。缺点则是:社会养老需要老年人重新适应环境和建立新的人际关系,与同住老人容易发生冲突;需额外支付基本生活设施租赁费用,生活成本相对较高;缺少来自家人的精神慰籍。
虽说社会养老是由家庭养老过渡而来的一种养老模式,是社会发展及养老模式演进的一种趋势,是现代社会养老模式发展的方向,但从现阶段中国国情和发展趋势看,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社会机构养老模式仍不可能成为目前中国城市养老的主要模式,绝大多数老年人目前并不愿意去养老院、老年公寓生活,这里既有生活成本高的问题,更有老年人的养老观念和心理失落等问题。
笔者曾走访调研了无锡、苏州和常熟等地几家老年公寓、养老院,由于那里基础硬件设施一般,软件服务条件也不理想,特别是护理人员专业服务素养不够,尤其是对老年人的心理护理更是欠缺,时有训斥辱骂甚至殴打老人事件发生;入住的老人大多体弱病残,日常生活本来就缺乏生气,在这样自卑屈辱、好似等死的环境中养老生活,老人们心理上的负面影响不言而喻,这又怎能不令老人寒心而害怕并拒绝入住呢?又怎能让整天忙于工作和照顾孩子、忠孝难以两全的子女们放心将自己父母托付给这类养老机构呢?这也是养老院、老年公寓等社会机构养老模式仍不可能成为目前中国城市养老主要模式的原因。




3)社会养老机构的高端康养模式
这是一种由有实力的社会养老大机构举办的,以高消费、高服务、高享受为特征的养老康养模式,例如,中国人寿搞的国寿嘉园,泰康人寿搞的泰康康养公寓。其优点是:在高档优美的环境中生活,有优良食宿及医疗康复硬件条件,也有较为专业的康复养护服务队伍;理念上较为先进,专业服务上较为到位。缺点则是:入住门槛太高,例如,国寿嘉园需购买300 万保险才能获得入住资格;泰康康养公寓则是通过购买泰康幸福有约系列年金险,保单总额最低100 万,方能抢先获得入住权;入住时,需要再付昂贵的各项生活费用。所以,这只能满足小众富裕老人群体享受高端康养服务及其高收入子女履责尽孝、为自己父母或为本人寻找和筹划理想的晚年快乐康养场所的需求。
2019 年底,笔者在做人寿保险的朋友陪同下,去了位于苏州美丽的阳澄湖畔,参加了由中国人寿举办的“健康中国行动暨国寿嘉园·雅境”的开业典礼,并实地考察了国寿嘉园·雅境康养公寓,顺便也考察了邻近的泰康养老公寓,看到了许多来自北京、上海、深圳和苏州无锡等地前去考察的老年人,其中包括中国蓝球巨星姚明的父母。这些老年人中不乏已有自己的豪宅、甚至别墅,并雇用了保姆,生活条件相当优越舒适,可是他们为什么还要来这里寻找晚年养老场所呢?了解之后才知道,做这样的选择正是他们的明智之举。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他们懂得:养老重在康养;康养并非只是养身,还须养心;养心更胜养身。他们乐群、渴望受到专业养护、有尊严地健康活着、幸福快乐享受生活、吉祥如意安度晚年。所以,当国寿嘉园和泰康人寿打出“活力养老,高端医疗,卓越理财、终极关怀”的医险康养结合新模式旗号,并践行“尊重生命、关爱生命、礼赞生命”的护理价值观,完成“以健康为中心”和“注重内涵价值的服务”时,岂能不吸引这些向望高品质养老的银发老人们眼球。养老机构还提出:为自理型长者、协助护理型长者、专业护理型长者、认知功能障碍型长者等全龄段长者创造“安全、自由、优雅、精彩”的全新生活方式,提供专业健康照护,便捷生活服务及丰富娱乐活动,打造享老、爱老、敬老、助老的生活理念,让每一位入住的长者尊享优雅银龄人生,彰显夕阳晚霞美丽光彩。他们能这样对老人进行专业呵护,又岂不令想要安全托付、尽责尽孝的子女们心动?
4)社区居家养老模式
社区居家养老是一种新兴的、家庭养老与社会养老有机结合的社会化养老模式。其基本做法是:在城市各社区建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由社区养老服务中心的专业养老护理人员为社区居家养老的老年人提供上门做饭、照料饮食起居和相关护理等养老家政及医疗护理和心理咨询、以及社区日托、短期照料、陪伴和护理等服务。社区居家养老兼有家庭养老与社会机构养老两者的长处又避免了两者的短处,是一种扬长避短较为理想养老模式。其优点是:第一,不需要进行专门的基建投资,社区现有的几间房屋略加改造即可设立养老护理服务中心,社会成本低;第二,老人居家养老,饮食起居的一切物品都可继续发挥作用,但通过社区养老服务一定程度上使老人家居住房变成了"家庭养老院",原有资源得到充分利用;第三,社区居家养老所需费用较低,服务内容及方式可自由灵活选择,适合城市社区绝大多数老年人。缺点则是:第一,大多社区居家养老服务站设施不够完善,硬件设施不能满足老年人的各种需求。第二,目前社区养老服务专业队伍人才匮乏,服务水平还有待提高,服务内容还比较简单;第三,资金有限,后续服务可能会受到制约。政府部门虽能为高龄、特困、低保等老人每月提供购买居家养老服务的资金,解决了一部分老人的困难,但若要提供较为全面的居家养老服务,这些资金远远不够。第四,许多老年人及其子女对居家养老服务这个概念比较模糊,对这个新型养老模式还有待进一步认同和了解。第五,社区服务能力有限,服务力量薄弱,缺乏服务的多样性,没有专业的服务企业加入,难以有效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
目前,这种社区居家养老模式似有由传统的小家庭居家养老向“泛家庭”旅居养老方向发展的趋势。
总之,社区居家养老能有效节约社会资源,减轻机构养老服务的压力;特别是在国家政策支持下,吸引社会资本和资源参与打造共建现代舒适美丽的养老社区,非常夺人眼球;老年人通过购买价格合理的心仪公寓,拎包入住,享受优良专业服务,故很受老年人欢迎,是一种很有发展前途的养老模式。
三、耘林“泛家庭”快乐养老模式
这是一种从荷兰引进并逐步本土化、由民企投资自建社区、业主购房居家养老模式。这种养老模式既不同于纯粹意义上的家庭养老,这里是自己的家,可又不是完整意义上的家;也有别于一般的社会养老机构的养老;还不同于通常理解的社区居家养老;它更象一种拥有自己房屋产权,旅居在“泛家庭”社区中,享受优良服务的养老模式。笔者关注并实地考察过无锡耘林生命公寓,这应该算是这种新型养老模式的代表。相比之下,它既具备上述国寿嘉园和泰康养老康养社区服务的基本元素,同时又更接地气、更具亲民性;它既与国际接轨、有先进的养老服务理念和体系,又使荷兰模式本土化;它既有中高端专业护理配套硬件设施,又有经过国内外专业培训、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护理团队;它既重视老年人的生理康复护理,又十分重视老年人的心理养护;釆用“泛家庭”快乐养老、“YES 文化”和“用进废退”护理原则等先进理念及其高品质、丰富多彩的生活方式,提供良好的养老康养环境条件,加上较为亲民的购房及入住价格,正在成为更多的小康家庭满足老人养老康养及子女尽责尽孝需求的较佳选择。




笔者从事心理学理论研究和实践工作多年,现对耘林“泛家庭”快乐养老模式作简要心理学分析:众所周知,现代医学模式=生物医学+社会+心理。我们再看:耘林养老模式=用进废退+泛家庭+Yes 文化。耘林养老模式符合现代医学模式,符合养老康养、身心合一原则。
我们说养老必须注意医养(生理卫生、药物治疗等)+康养(心理卫生、最佳营养),“养老”的最高境界就是“快乐养老”,这正是耘林生命公寓养老追求的目标。
1)“Yes 文化”的心理学分析
“Yes 文化”是基于对老年人的理解和尊重与认同,满足他们的自尊与受人尊敬的心理需求;身心健康老人提出各种要求一般都有其道理,应当予以重视并釆纳;对身心有疾患的老人更要多加理解,好言相“哄”,令其快乐;对于老年人不合理的要求要能体谅,先“Yes”动情,拉近心理距离;再晓理,说明情况,争取理解,决不简单粗暴说“No”。
2)“泛家庭文化”的心理学分析
“泛家庭”就是一个小社会,我们无论是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还是现代社会心理学有关人际交往和幸福快乐理论都揭示了老年人同样有交友与乐群及自我实现的需要;营造有活力的“泛家庭”社区,可以提振老年人的生活情趣和生活信心;从众心理与榜样的示范效应又可以引发积极心态,激发生活热情,提升生命活力。
3)“用进废退”的生理心理效应
“用进废退”,是生理学的一个专业名词,主要是对人体器官的生理功能而言,由法国生物学家拉马克首先提出。它是指生物体的器官经常使用就会变得发达,而不经常使用就会逐渐退化。就像大脑,越是勤思考勤运用,便越灵活;而越是懒惰不动脑,大脑便会像生锈的链条,难以正常运转。“用进废退”有其积极心理效应,它能让老人们积极主动生活,而不是消极被动接受服务,从而达到更长久的生活自理状态,减少依赖性,有助于提升生活自信心和对自己生活能力的满意度,促使自己快乐和幸福

所以,当社会步入小康,人们生活水平越来越好的当下,高品质、高服务、多样化“泛家庭”的快乐康养社区项目适时的推出,就成了一些先富起来家庭老人考虑康养和子女赡养孝敬父母的一个不错选择。
四、老年人的“康养”及“心理养护”
“康养”是指集养老、养生、医疗、文化、住宿、旅居等为一体的产业链,是一个十分完善的生态系统。这种”康养”一般是让老年人保持或者恢复自己的身体机能,将自己的身体保持到一个最佳的状态,它关联到旅居、保健、康复、运动等服务。
事实上,现代医学和心理学都已从不同角度证明了“不良心理(特别是情绪)状态会破坏人的生理健康,导致人体内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及心血管等系统病变;而心理健康则可以促进生理健康,有助于体内神经递质和有益激素(如乙酰胆碱、多巴胺等)的分泌释放,起到提高免疫力、增强体质的效果。这里养身与养心之间的辨证关系我们在坐的医务专家和心理专家大家都是很清楚的。这个身心医学的老命题又在当今社会养老和康养方面有了新的内涵。心理养生也将成为养老康养新时代的一项备受关注的新课题,并会逐步常态化。
所谓心理养生,就是从精神上保持最佳的状态,从心理上保持良好的平衡,以保证生理机能的正常运转,来达到防病健身、延年益寿的目的。实践证明,拥有健康的心理是身体健的保证,而身心健康又是延年益寿的基础。所以,长寿靠养生,养身先养心,只有身心健康了,老年人才能尽享天寿之年,实现老有所悟,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价值,老有体面,老有尊严。




人本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早就告诉我们:吃喝拉撒睡等基本生理需求得到满足后,人就要追求更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包括自尊和受人尊重、人际交往、体验自己价值和自我实现等高级精神需求。然而,这些需求在晚年居家养老时常常是难以得到满足的。
试想,当子女忙于事业顾不上来看您,请来的保姆佣人大多也只能照顾您的生活起居,难以解决您的多方面精神需求时,您一定会感到非常孤独寂寞,会不由自主地产生自卑凄凉感。
其实,老年人不应是被人遗忘的角落,他们一样有乐群、交友、参加社交活动等多种正当需求,也有不给子女亲友添乱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
所以,我们一定要根据当代老年人的身心发展特点做好“心理养护”工作,以帮助他们,安度晚年、幸福人生。“养”:就是老年人要注意自身修身养性。修身,主要是指对身体上的”康养”;养性,是指心理上的”康养”,注重对自身心理进行放松或者修补,对心理健康进行呵护和疗养,让老年人从精神上获得”康养”。老年人通过养生学习和心理咨询等活动获得先进“康养”理念、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完善人格品质,拥有积极心态,身心健康快乐地过好每一天。美国著名心理学家詹姆斯说:“播种理念,收获行为;播种行为,收获习惯;种习惯,收获性格;播种性格,收获命运。”先进的康养理念必须通过自觉学习获得;幸福安康长寿的命运也必须通过自身努力才能得到。俗话说:“学无止境”,老年人的“养心”也是门学问,需要终生学习。很多年前,著名的人类家玛格丽特·米德就说过一段发人深省的话:“把所有游戏和学习放入童年,所有工作塞进中年,所有遗憾留给老年,这是极端错误和非常武断的做法。”随着时代的发展,当下“活到老,学到老,工作到老”已为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所认同。“护”:更多的是由社区养老机构护理人员来完成。因此,养护人员应该要以“心”为中心,做到:真心、热心、关心、爱心、诚心、细心、知心、交心、甜心、耐心、匠心和信心,进行全面周到“用心”服务。老年人有受人照顾和看护的需求,更有自尊与受人尊重的需要,特别需要被人理解与同情。老年人也有提高生命价值的要求,他们不仅追求生命长度(延年益寿);也需要拓展生命宽度(生活领域);还需要提升生命高度(生活层次);当身心状况良好时,还期望加强生命密度(活动频率),以此提升自己的幸福感。因此,我们护理人员一定要理解老年人对幸福安康的向往,要釆用“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这条心理学规律,通过“动情”与“晓理”让老年人接纳(“导行”)并获得改变(“持恒”),达到改变生活理念,培养相应自理能力,形成良好生活习惯,多多参与活动,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目的。


五、小结和建议:


总之,中外社会化养老的历史经验表明,社区居家养老是城市大多数老年人安度晚年的主要方式。更有理由相信,大众化的社区居家养老应该是一个家庭养老和社会养老相结合的理想养老模式,其可操作性很强,越来越亲民并受到大众欢迎。老年人的身心健康、快乐养老事关千家万户,也是我们社会安定和谐的一个方面,与建设“美、高、强、富”无锡也有一定关系。因此,笔者也认为,无锡现在建立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服务网络为辅助、公共福利设施养老为补充、社会保险制度为保障的社会居家养老体系的许多硬件条件已经基本具备,进行社区居家养老的时机也已来到。
笔者建议:1)我市社区养老机构需要进一步加强服务软件建设,根据不同老年群体的人文情怀,结合本地的宗教信仰、民俗习惯、历史文化及生活方式等创造出特色”康养”服务,在重视老年人的生理卫生的同时,更加重视心理卫生,实施有效的心理养护措施,满足老年人修身养性、回归本心、陶冶情操的需要,达到身心健康、延年益寿、幸福人生的境界。
2)政府要更多支持全社会关注老年人心理养护问题,围绕老年人物质和精神需求,积极发展为老服务业,培育老年心理养护专业中介机构;有条件的高校和职校,如江南大学、太湖学院、无锡职业技术学院、无锡卫校等可以设置心理养护专业,培养社会急需的专业化心理养护人才和为老社会工作人才。
3)市心理学会和精卫中心应当鼓励支持心理学工作者为国为社会分忧,积极参与培训心理养护人员的工作,传授先进的心理养护专业知识和技能,向全社会普及老年人心理养护知识,让更多的老年人在身心健康的内外环境中提升他们的幸福感,让他们活出既有生命的长度,又有生命的宽度,还有生命的高度,充实生命的密度的幸福人生,达到延年益寿、安享晚年。
只要政府领头,社会共同努力,家庭积极配合,全民积极参与,相信无锡的养老康养问题一定可以得到圆满解决。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