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רҵίԱ�� ��Աע�� ���³�����
学术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术动态

可用性和用户体验

发布时间:2014-03-12

201435,由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主办、江苏省心理学会协办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沙龙在南师大随园校区田家炳书院北楼东会议室召开。

电脑、电器等产品最好设计成什么样?什么样的产品会受到用户的青睐?这些问题跟心理学有关吗?心理学院余嘉元教授带来了一场题为“可用性和用户体验”的报告,带领大家围绕产品可用性测试和用户体验的原理、方法进行了一场讨论,并用生动的案例、风趣的话语,探讨心理学为社会服务和创造经济效益的可能途径。心理学院院长傅宏、院党委书记冯大云、学科带头人郭本禹以及100多名师生参加了沙龙,沙龙由李晶副教授主持。




 

 
 


 

余嘉元教授目前担任中国心理学会理事,心理测量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机器学习学会理事等职务。主要研究心理测量和认知心理学,出版了《教育和心理测量》等多篇专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80余篇论文。

余嘉元教授报告说,产品可用性属于工程心理学的研究范畴。可用性是指产品的使用效率、易学和舒适程度。从心理学角度,就意味着用户可以将自己的知觉和思维集中在想要完成的任务上,而不必因为看不懂人机界面的结构或图标而烦恼,也不必记忆产品硬件和软件的知识,总之,简单易学、操作方便、不易出错。可用性考验的是设计者能不能有足够的智力让用户像“傻瓜”一样使用产品。好的可用性让用户更方便、快捷、舒适地使用产品,减少误操作,并会唤起用户良好的情感体验,让用户感到快乐。产品的可用性是用户体验的重要方面,用户在使用产品时会有不同层次的需求,如:感觉需求——满足视觉、听觉、触觉等的需求;人机交互需求;情感需求;社会需求——对品牌、成就感的需求;以及个性化的自我需求。这恰恰符合了心理学中著名的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因此,对用户体验尤其是可用性的诉求,是未来产品开发的趋势。

于是,产品在设计和投放市场前,用户体验调查和可用性测试就显得非常有必要,这个领域就有心理学学科的用武之地。心理学研究者可以通过问卷调查、眼动追踪评价法(眼动仪)、行为观察评价法(动作分析仪)、脑电信号评价法,开展实验室或现场实验,对原型或成型产品进行测试。通过测试,完成三方面的工作:一是产品用户模型的研究,通过对用户的工作环境、产品的使用习惯等研究,使得在产品开发的前期能够把用户对于产品功能的期望、对设计和外观方面的要求融入到产品的开发过程中去,从而帮助企业完善产品设计或者探索一个新产品概念;二是产品交互设计的研究,指用户和产品在使用过程中的交互作用,包括用户的学习、操作和感受等;三是产品设计的检测和评价,采用标准化的方法使得产品的各个方面都能满足用户的友好性、功能性和艺术性。

余嘉元教授介绍,中科院心理所和浙江大学心理系是我国较早开始产品可用性测试的研究单位,但直到2000年前后,他们才开始与跨国公司和联想等中国公司合作进行用户研究。2003年,浙江理工大学心理学研究所也成立了产品可用性的测试中心,产品除一些军事用品外,更多的是民用产品,如:手机、电脑、网站、文具、食品包装、厨电(吸油烟机、微波炉)等,尤其典型的是,由方太公司投资建立的方太实验室,专门负责方太所有产品的可用性测试,为浙江理工大学拓展了课题来源、拓宽了研究平台和学科发展的实用方向。

在座师生围绕余嘉元教授的报告展开了热烈的讨论,大家为心理学应用领域的新机遇感到鼓舞,并对学院未来可能涉足的领域提出了诸多建议。沙龙在轻松融洽的气氛中结束。

心理学院去年5月份举办了第一期“午间学术沙龙”,本院师生对此反响很好。因此,本学期将继续进行这一活动,并努力使其常态化,邀请学院的一位老师或博士生,利用中午12:00-13:30的时间段,报告自己的研究成果、研究心得和所了解的学术信息,形式不拘,可以是学术报告、学术漫谈和学术信息交流等。欢迎老师和同学前来参加!同时期待老师和博士生到科研办公室登记报告选题。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