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רҵίԱ�� ��Աע�� ���³�����
学术动态
您的位置:首页>新闻中心>学术动态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研究

发布时间:2014-05-28

2014526,由江苏省心理学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协办的“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的社会心理与行为研究”学术报道在南师大随园校区田家炳书院东会议室召开。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其用户规模日益壮大,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数据统计显示,截至2013年,我国网名用户人数已突破6亿。而微博、微信、QQ等社交类互联网产品的迅速崛起,也带来了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和交流方式的变革。毫无疑问,网络环境虽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但又明显区别于现实生活。那么,网络究竟对人们的心理及行为产生什么影响?针对这一课题,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南开大学社会心理学系博导乐国安教授及其团队开展了一系列研究。



    本次报告中,乐教授重点介绍了“个体为什么会参与到群体中,乃至形成突发性群体事件?”这一问题的研究结果,他和他的团队基于社会心理学视角,从个体与群体规律、传统心理学、跨学科合作三方面切入研究,并引入了“社会认同”这一概念,探究多元社会认同如何通过群体情绪、效能感路径,进而影响现实或网络集体行动的参与。研究结果显示,社会认同通过群体情绪和效能感对集体行动倾向或行动产生间接影响;与事件相关的、更大范畴的社会类别认同主要通过情绪或效能路径显著影响人们的集体行动参与决策,而与集体行动组织方的社会认同则主要通过效能路径显著影响人们的行动倾向;相较于现实集体行动,网络情境下的集体行为决策更为理性。此外,其团队从心理学与信息学相结合的角度,基于微博平台,建构了微博基本情绪库并对互联网社会情绪指标进行了研究,如一些重要社会事件(甬温线列车事故、乔布斯去世等)中微博基本情绪的变化趋势分析,微博基本情绪与股市成交量的关系,有趣的是,结果显示悲伤对1-3天后上证指数成交量具有预测性。

经过两个多小时的报告,乐教授向在座师生介绍了以上初步的研究成果,并且借助传统心理学研究手段以及大数据分析,从不同角度挖掘互联网背景下社会心理及行为规律,取得了一些有价值的研究成果。鉴于这一课题的理论和现实意义,在座师生与乐教授进行了深入的讨论和交流。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