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心理学家斯滕伯格看来,爱不能简单地划分为激情之爱和同伴之爱两种类型。他认为,爱是由三个成分构成的:亲密、激情和承诺。亲密成分(intimacy component)包含亲近性、情感性和连通性。激情成分(passion component)包含和性有关的动机驱力、身体亲近性和浪漫性,例如,由于吸引而产生的强烈生理唤起。承诺成分(commitment component)同时包含个体爱上他人的最初认知和长期维护这份爱的决心(Sternberg,1986,1988,1997)。在坚定的爱情关系中,承诺成分达到最高点,并且一直保持稳定状态;相反,在关系的早期,爱的激情成分趋向于顶峰,但是最后逐渐下降并趋于平坦;爱的亲密成分持续快速增长,并随着时间的推移继续增长。
上述三个成分可以组合成八种不同类型的爱:
无爱:如果亲密、激情和承诺都缺失,爱就不存在。则两个人也许仅仅是熟人而不是朋友,彼此的关系是随便的、肤浅的、没有承诺的。
喜欢:当亲密程度高但激情和承诺非常低的时候,会产生喜爱。喜爱发生在有着真正的亲近和温暖的友情中,但不会激发激情和你会与之共度余生的预期。如果一个朋友确实激起了激情、他/她离开的时候会被强烈的思念,关系就已经超越了喜爱,变成了别的。
迷恋:迷恋中有着强烈的激情,但缺乏亲密和承诺,当人们被不太熟悉的人激起欲望时会有这种体验。
空洞的爱:没有亲密或激情的承诺就是空洞的爱。在西方文化中,这种爱见于激情燃尽的关系中,既没有温暖也没有激情,仅仅存在着留下的决定。然而,在其他包办婚姻的问换中,空爱是配偶们共同生活的第一个阶段,而不是最末一个阶段。
浪漫的爱:当程度高的亲密和激情一起发生时,人们体验的就是浪漫的爱。对浪漫爱的一种看法是它是喜爱和迷恋的结合。人们常常会对自己的浪漫关系做出承诺,但斯腾伯格认为承诺并不是浪漫的爱的典型特征。
有伴的爱:亲密和承诺结合形成对亲密伴侣的爱,可以成为友伴的爱。亲近、交流和分享伴随着对关系的充足的投资,双方努力维持深度而长期的友谊。这种类型的爱会集中体现在长久而幸福饿婚姻中,虽然年轻时的激情已渐渐消失。
虚幻的爱:缺失亲密的激情和承诺会产生一种愚蠢的体验,叫作虚幻的爱。这种爱会发生在旋风般的求爱中,在势不可挡的激情中两个人闪电结婚,但对彼此并不很了解或喜爱。在某种意义上,这样的爱人为一场迷恋投资很大,是有风险的。
圆满的爱:最后,当亲密、激情和承诺都以相当的程度同时存在时,人们的体验的是“完全的”,或称作圆满的爱。但这种形式的爱很难坚持长久。
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强调了爱的复杂性和其动态的、不断进展的质量。人们和他们之间的关系随着时间的推移不断变化,他们的爱也是变化着的。
用斯腾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分析当今社会,就会发现存在滥用“爱情”字眼的现象,一些男士看到漂亮性感的女人,就有了性的冲动,自认为这就是爱情。一些女孩无知地认为男朋友主动和她发生了性关系是对方爱上了她才如此。其实他们之间可能只有激情,缺乏亲密和承诺。社会关系的复杂性,各种生存因素的影响,也会蒙蔽人们的眼睛,使人无法看到爱情的最本质的东西。比如,错把同情当爱情,所谓“英雄救美”现象,一方生存在很差的环境中 (主要是一些年轻的女性 ),于是就引起了一些单身男士的怜悯,并主动给予各种帮助,进而发展到谈婚论嫁 (当然女方的外貌应该引起男方的激情),于是男方的承诺就出现了。但两个人都忽略了爱情的另一角,那就是亲密,两个人除了性的交流以外,是否在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上互相认同,是否能够彼此达到互相交流、互相理解、支持和分享,这对爱情的发展和稳定同样很重要。现实中因为同情对方而与对方结婚,当对方的生存条件改善了以后,同情一方没有了怜悯感,被同情一方不再接受同情,而亲密感却始终没有发展出来。两个人之间就可能会因为生活方式,社会价值观上的巨大差异而无法有效交流,隔阂、 矛盾就会随之而来。美国学者弗罗姆(E. Fromm)在《爱的艺术》中非常强调爱情的主动性,即只是被动地接受别人的爱不能叫做爱情。现实中某些男女,一方拼命追求另一方,不断对对方关心体贴,承诺更不在话下,而另一方却主动性不强,甚至很差。但是久而久之,被追求的一方就会受到感动,同意了对方的要求。为什么双方对爱情的主动性差异很大?说明双方在爱情的激情或亲密程度上存在很大差异,而这时一方的承诺对两人之间的关系的影响就显得很勉强。上述种种所谓的爱情关系就为婚后的夫妻关系埋下了隐患。所以,斯滕伯格的爱情三元理论,十分有助于现代年轻人在各种复杂眼花缭乱的爱情美妙乐曲中从理性的角度分析看待,透过现象看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