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觉与艺术
错觉是在特定条件下产生的对客观事物的歪曲知觉。错觉又叫错误知觉,是指不符合客观实际的知觉,包括几何图形错觉(高估错觉、对比错觉、线条干扰错觉)、时间错觉、运动错觉、空间错觉以及光渗错觉、整体影响部分的错觉、声音方位错觉、形重错觉、触觉错觉等。
错觉是对客观事物的一种不正确的、歪曲的知觉。你很容易被自己的这种视觉系统所欺骗。我们通常认为我们能以同样的清晰度看清楚视野内的任何东西,但如果我们的眼睛在短时间内保持不动,就会发现这是错误的。只有接近注视中心,才能看到物体的细节,越偏离视觉中心,对细节的分辨能力越差,到了视野的最外围,甚至连辨别物体都困难。在日常生活中这一点之所以显得不明显,是由于我们很容易不断移动眼睛,使我们产生了各处物体同样清晰的错觉。而艺术家们就通过这种错觉把图画当成是实际生活。
画技
1、首选是对轮廓线的使用。从远古的壁画到现代的卡通,艺术家的直觉认为轮廓的信息对于认知至关重要。现代科学发现轮廓画确实比照片更容易被人脑接受。
2、其次是对暗色调的使用。希腊罗马式的壁画画家和镶花艺术家对于轮廓的处理是用暗色调来暗示阴影和外形,但他们觉得用暗色调来暗示轮廓其实并不明显,而中国和日本的艺术直到近代还用它来制作阴影的效果。
3、然后是边缘线的使用。平滑的边缘线用来描绘渐变的曲率,比如脸蛋;突兀的线条用来描绘角度,比如在勾画鼻梁时,可以通过尊强对比的方法使线条看得更加锋锐。
在透视画法发明之前,亚洲和中世纪欧洲的画家们用图形浮雕来暗示深度。然而他们并没有减少远间隔物体的尺寸。这使得景物看起来不现实和平面化。直到文艺复兴时代透视画法的发明,这一问题才得以解决。图画第一次具有了立体感。
色调
1、19世纪的印象派画家们开始考察颜色之间的联系,如古典派艺术所说,把图象认知为一个整体,我们感知到的只是变化的部分的色调。于是他们开始探究颜色的作用和形式的含义。他们发现冷色调的物体与同样一个暖色调的相比显得距离较远;某种颜色的邻近色暗示着其补色的出现。
2、艺术家通过自己的感官用相对较亮和较低的手法来描绘远处的群山。前景中较亮的物体通常产生最为强烈的对比,前景中阴暗的区域则被描画得稍微暗一些。这是因为眼睛对亮背景中的暗区域不敏感。例如在一间黑暗的房间里,你的眼睛适应了暗环境;而在明亮的环境中,你的眼睛适应了高亮度,你就不能看清楚阴影处的东西。在亮处时眼睛更容易聚焦。
然后随着抽象艺术的出现,这些透视技巧逐渐系统化,并且用来帮助人们对无文字图象的感知。60年代的OP艺术创作了许多可辨别的错觉。
1965年,纽约现代美术馆(Museum of Modern Art)举办了“眼睛的反应”(The Responsive Eye)展览会。在展览会上,欧普艺术家们探究了视觉感知的许多方面,例如几何形体之间的关系,在现实中不会存在的“不可能图形”,以及关于光亮、颜色和形状感知的幻觉。
随着时代的变化,也越来越多艺术家们致力于通过洞察视觉系统的工作方式,在他们的艺术作品中创造视觉错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