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阳光明媚、草长莺飞的四月,苏州心理学会举办了心理咨询咨询伦理的工作坊,有幸邀请到了北京大学的徐凯文博士,徐凯文博士是北京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中心的总督导,中国心理学会临床注册系统的秘书长和伦理委员会委员,也是苏州大学的校友。
本次工作坊吸引了苏州及周边城市的80位心理咨询师的参与。本次工作坊旨在解决:关于咨询风险、咨询关系把握、多重关系、自杀危机、难治性抑郁、复杂性创伤等难治性个案的处理以期提升专业心理咨询师提升专业伦理,并对复杂性个案的咨询能力。
第一天,徐凯文博士以“不失初心,不欺本心”这八个字作为本次工作坊的开头,其实也是整个咨询伦理的基本原则。徐博士提出:“中国的心理咨询存在三难的冲突:一、来访者余咨询师需求的冲突--咨询师可以在咨询中满足自己的需要吗;二、来访者自身冲突--自主权,要求忠诚权与获益权,免受伤害权之间的冲突;三、人情,潜规则余规则之间的冲突--中国文化与伦理的冲突。”专业的咨询伦理不仅为心理咨询师提供规范的指导、技术和能力的提升,同样保护了来访者和咨询师的权益,更是整个咨询行业走向规范化和专业化道路的导向标。
第二天,徐博士针对“保密”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通过对许多丰富的、真实的个案的讨论,徐博士指出,保密是有效的心理咨询的基础,是一种善行,是无伤害的关怀,是尊重隐私的行为。其中,对危机干预中的保密问题,咨询师尤须注意,务必做到“倾向必报,计划必管,行为必医”。
第三天,徐博士就“多重关系及越界”问题进行了讨论。特别是在学校心理咨询的环境下,多重关系不可避免,如何合理利用多重关系帮助来访者及避免不当的多重关系对来访者的伤害变得尤为重要。当天下午,徐博士特别讨论了在咨询伦理中危害最大的多重关系---性关系,指出“在不当的性关系的背后是死亡和毁灭”。在性移情的个案中,咨询师与来访者的关系是一种“相生相杀”的关系,而打破这种关系的方法就是温柔而坚定地设置和界限。
整整三天的工作坊内容紧凑,讨论热烈。课间与课后学员纷纷与徐博士交流,以求对咨询伦理能更深入的理解和应用。但对“咨询伦理”的讨论来说,三天远远不够,学员表示期待徐博士下次的指导。
苏州心理学会秘书长吴继霞教授致开幕词并全程参加了工作坊,本次工作坊主要由苏州心理学会临床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筹办,苏州大学苏南地区心理健康教育与研究中心协办,苏州华乐山水心理咨询中心、尚想心理咨询中心承办。工作坊得到是所有参加咨询师的称赞。希望继续举办类似工作坊。
学员反馈:
非常喜欢这三天的课程,实实在在又引人入胜。徐老师深入浅出并伴有大量案例的讲解,让我重温咨询伦理的重要与实践策略。
虽说是讲伦理,却不止是伦理,更是心理咨询的根本-对来访者深深的、真切的人文关怀、尊重……谢谢徐凯文老师,谢谢此次培训的组织老师和会务老师。
伦理让我感受到的是咨询的弹性、人性;是在亲密关系真诚;真正平等的态度~超越了技术的技术。徐凯文老师对生命温柔而坚持的立场深深折服。铭记着“事实是智慧,宽容是美德”的谨言。心愿是期待再次聆听老师的课程。 三天的课程信息量非常大,收获很多。坐在咨询室里首先是人,其次是咨询师。所有的工作基于不伤害来访者,也不会伤害别人的基础上恪守伦理。感受到徐老师对咨询行业强烈的责任感,对所有工作的来访者及需要帮助的人的尊重和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