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1日,江苏省心理学会第十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隆重召开。会上,邓铸受第十二届理事会委托作工作报告,全面回顾任期内学会在党建引领、学术交流、科普服务、社会担当等领域的深耕实践与丰硕成果,为全省心理学事业发展擘画未来方向 。
邓铸理事长在报告中指出,第十二届理事会成立以来,始终自觉接受江苏省科协、省民政厅和中国心理学会的领导,带领广大会员及全省心理学工作者,克服新冠肺炎疫情等多重挑战,在九大核心领域开展了卓有成效的工作,“以务实创新的举措、勇于担当的精神,切实提升了学会的服务能力、学术影响力与社会效益” 。
一、党建引领强根基,规范管理筑防线
邓铸强调,爱党爱国是学会的政治传统,理事会始终将政治建设摆在首位。2020年依据相关规则成立理事会党建工作领导小组,组织深入学习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党的二十大精神等,秘书处党支部还赴溧水红色李巷、六合竹镇抗日人民政府旧址等红色教育基地开展学习,“以先进理论武装头脑,确保学会工作始终沿着正确政治方向前进” 。
在规范管理方面,邓铸介绍,学会严格遵循《章程》议事程序,重大事项经征询意见、理事长办公会研究、理事会审议等流程推进,全程接受监事会监督;制定并实施《专委会工作条例》《先进集体评选办法》,公布分支机构信息,“通过制度建设激发各分支机构积极性,调整专委会挂靠单位,新增认知神经科学、质性心理研究等专委会,筹备艺术心理辅导与治疗专委会,成立家庭教育研究与指导工作委员会,有效拓展了学会职能领域与服务边界” 。
二、学术交流树品牌,人才培育激活力
谈及学术交流与人才培育工作,邓铸表示,打造高质量学术平台是学会的传统优势。即使在疫情期间,学会仍主办、承办国际性、全国性及区域性学术会议30余场,“2020年举办‘公共危机应对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学术年会,2021年召开长三角高校心理健康论坛、环太平洋客观测量协会(PROMS)学术年会,2022年协办中国心理学会语言心理学专业委员会学术年会,单场最高参会人数近2万人次” 。各专委会同步开展专题论坛,青年心理学家学术论坛常态化推进,为省内外学者搭建了高效交流桥梁 。
在人才培育上,邓铸介绍,学会始终将青年学生发展视为己任,搭建多层次成长舞台:连续举办江苏省心理学本科生学术论坛、研究生“心理学 + ”学术创新论坛,2019年第二届本科生论坛收到论文70余篇;首创高校大学生心理情景剧大赛,首届吸引113所高校提交132件作品,“通过学术交流与实践展示,助力心理学专业人才高质量成长” 。同时,高校心理学教学工作委员会召开三次教学研讨会,2022年专题研讨会邀请国务院心理学科教指委专家授课,“有效推动了一流本科专业建设与教学质量提升” 。
三、科普服务惠民生,应急干预显担当
作为省科协认定的科普特色先进学会,邓铸在报告中自豪地提到,学会构建了“青年学生 - 知名教授”多层次科普志愿者队伍,6人次获评省科协首席科普专家;通过网络平台、电视直播、科普周展位等立体化渠道,结合《新冠肺炎心理防护36计》《趣谈心理效应及其生活应用》等实物作品,开展密集科普讲座,“受众超数百万,部分在线直播课程单次观看量近百万,真正让心理学知识走进大众生活” 。
疫情爆发后,邓铸表示,学会迅速成立“2019 - nCov新冠病毒抗疫心理援助”领导小组,组建300余人志愿者团队,开通心理援助热线,服务持续至2022年底,“这项工作不仅得到国家卫健委、江苏省委组织部、省科协的充分肯定,更彰显了心理学工作者的大爱情怀与使命担当” 。
四、多元服务拓新局,继往开来谋新篇
邓铸介绍,学会积极承接政府、高校、企业委托项目,涵盖社会心理培训、在线心理咨询系统开发、吸毒人员复吸风险评估系统研制等,“既产出了实实在在的专业成果,也为学会团队提供了基本薪资保障” 。同时,加强与长三角地区“六省一市”心理学社会团体联动,探索共建共享机制,“释放区域学科集群优势,为长三角健康和谐发展贡献智慧” 。
报告最后,邓铸代表第十二届理事会向即将产生的第十三届理事会提出五点建议:巩固党建引领、保持品牌优势、强化学科共建、改进内部管理、加强科普工作。他表示,“江苏省心理学会是一个团结的集体、能攻坚的集体,相信第十三届理事会能带领全体会员,继续谱写学会高质量发展的新篇章,推动全省心理学事业迈向新台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