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心理学会第一届监事会工作报告发布:探索监督新路径,护航学会高质量发展
发布时间:2018-03-10
一、监事会初建:破局探索,筑牢制度根基
江苏省心理学会第一届监事会成立于2014年11月,由第十一次会员代表大会决议设立,经第十一届理事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推举,5位来自南京师范大学、苏州大学、南京大学等高校的专家组成监事会,郭亨杰任主席,学会办公室主任施聪莺兼任秘书 。
作为国内心理学领域学会监事会建设的先行者,首届监事会成立之初便聚焦职责定位,全力推进制度建设 。一方面,推动学会修订章程,首次将监事会职权写入第四章“组织机构”,明确其列席会议、监督履职、检查财务、反映问题等六项核心职权;另一方面,借鉴兄弟学会经验,制定《江苏省心理学会监事会工作条例》(试行),以七章三十条的详细内容,规范监事会产生、任期、职责、会议流程等,填补了学会60余年发展中监事会制度的空白 。
二、任期履职实践:多维监督,赋能学会发展
(一)会议监督常态化,建言献策促提升
四年间,监事会成员累计列席8次理事会会议,参与2次省科协关于示范学会创建的调研座谈会,监事会主席同步受邀参加多场理事长秘书长办公会议 。会议中,监事会针对理事会工作报告及重大决策精准提出建议,与理事会保持顺畅沟通——成立初期,理事长傅宏、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邓铸就召开工作通报会,向监事介绍学会进展并征询对监事会工作的期待;监事会也会在年度理事会会议上汇报工作,让理事清晰掌握监督动态,形成“监督 - 反馈 - 改进”的良性循环 。
(二)学术监督精准化,保障会议质效
监事会成员深度参与学会核心学术活动,先后出席2015年徐州、2016年南通、2017年盐城等地的年度学术大会,以及心理康复、社区心理等专委会年会 。作为监事,他们既以会员身份参与学术交流,更聚焦会风建设与会议目标达成情况开展现场监督,发现问题第一时间与理事会沟通整改 。在多场年度学术大会闭幕式上,监事会主席受邀作总结评点,以务实发言完成监督小结,助力学术活动规范高效 。
(三)经验交流专业化,树立行业标杆
2016年5月,受江苏省科协委托,学会承办“学会秘书长沙龙”,聚焦监事会工作开展专题研讨 。监事会主席郭亨杰以《江苏省心理学会监事会工作探索》为题作40分钟主题发言,围绕“对监事会成立的认识”“履职实践”“待解矛盾”三大核心问题分享经验 。此次分享精准回应了当时省科协系统100余家学会中少数已设监事会的机构的困惑,引发40余位参会秘书长、监事长的热烈反响,显著提升学会在科协系统的影响力 。
(四)主动建言靶向化,推动工作改进
针对学会获评“五星级中国社会组织”“省科协先进集体”等荣誉后的发展需求,监事会精准发力,发布《监事会致专业委员会主委建议书》,从“年初有计划、年中有自查、年末有总结”“发挥能人作用”“区分个人与专委会学术行为”“规范理事参会”等五个维度提出改进建议,有效改善各专委会工作不平衡问题 。同时,就理事会常规工作建言,提出“尽早公布学术大会主题”“拟订《理事工作准则》”“开展新理事上岗培训”“统筹资料收集整理”等建议,为学会高效运转注入动力 。
三、任期难题与展望:直面挑战,为后续工作铺路
报告中,郭亨杰坦诚剖析任期内面临的三大难题:一是监事仅5人且分散四地,因工作繁忙常难以凑齐议事,影响工作效率;二是监事会性质地位不清晰,缺乏上级指导,依赖理事会主动沟通,难以完全主动作为;三是理事与监事沟通缺乏制度保障,监事作为非理事,难以及时掌握学会动态 。
为此,首届监事会建议后续扩充监事会规模至7人,适当增加南京地区成员;进一步明确监事会定位,完善运行机制;建立稳定沟通制度,保障监事知情权,为第二届监事会工作开展提供清晰方向 。
郭亨杰在报告中表示,首届监事会的四年是探索前行的四年,虽尽力履职,但仍有不足 。他衷心感谢全体会员与理事会对监事会工作的支持,并恳请大家对工作中的疏漏批评指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