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教育可改善边缘性人格障碍症状

发布时间:2015-06-26

近日,来自英国麦克莱恩医院的 Zanarini 教授在 2015 年美国精神病年会(APA)上针对基于网络的边缘性人格障碍(BPD)心理教育干预进行了讨论,其研究表明,对患者进行疾病教育可改善患者症状,并能取得良好的社会心理结局。 边缘性人格障碍(BPD)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症状主要体现在情感、思维、行为和人际关系模式四个方面。如今,BPD 的治疗已经取得了良好的进展。但是,一些专业人士不愿诊断 BPD 患者,这通常会使这些患者认为,他们是「坏人」或是他们是唯一身体虚弱的人。 Zanarini 教授指出,精神科医生或其他人不愿给患者贴上 BPD 的标签,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例如,他们对 BPD 的诊断没有十足的把握;或是倾向于他们认为的能治疗的或是有更好预后的疾病诊断,如双相障碍;或是医师倾向于较少考虑不良结局,如 PTSD 或 MDD。 Zanarini 教授说,如果患者被告知患有 BPD,他们通常不会得知关于疾病的最新信息。正因为如此,他们被剥夺了疾病知情权的权利,也无法以一种合理的方式去计划他们的未来。 Zanarini 教授在 APA 会议上介绍了一项针对 BPD 心理教育干预的初步研究。该研究于 2003-2004 年进行,纳入 50 例 BPD 患者,30 例被随机分配接受心理教育干预教育,另 20 例分配至等待对照组。干预措施包括:向患者提供 BPD 的症状和体征、病因、共病、治疗方案和疾病过程,课程由有临床经验的助理研究员教授进行。 主要结局测量指标为边缘性人格障碍 Zanarini 评定量表(ZAN-BPD)评分。症状自评量表用于评估基于 DSM-IV 诊断标准的 BPD 症状严重程度。四分评定量表用于测量随时间症状改变,0-4 表明无任何症状到症状严重。 评级适用于以下类别: 情感(不恰当的愤怒或频繁愤怒行为;持久的空虚感;情绪不稳定);认知(与应激有关的偏执/解离;基于错误个人信仰的严重身份识别障碍);冲动(自残和/或自杀;两种其他形式的冲动);人际关系(不稳定的人际关系;以近乎疯狂的方式避免被抛弃)。 研究发现,在冲动性行为方面,积极干预组分数较等待对照组下降明显,如暴食、过度消费、疏忽驾驶和不稳定的人际关系。此外,两组在工作或学习、社会关系和家庭关系上无明显差异。 为解决因成本约束而无法提供早期 BPD 治疗的问题,Zanarini 教授和同事引进了基于网络的心理教育干预项目。 对此,Zanarini 教授又介绍了基于网络的 BPD 心理教育干预的最新研究。该研究纳入 80 例 18-30 岁的 BPD 女性患者,其中,40 例被随机分配接受为期 12 周的基于网络的心理教育干预,并于干预后的第 6 个月、第 9 个月和第 12 个月进行后续评估。 研究发现,两组的 ZAN-BPD 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包括情绪、身份认同障碍、自伤/自杀未遂和冲动性行为;四分评定量表评分存在显著差异,包括愤怒、心境状态、冲动性行为和总体行为。同对照组相比,心理教育干预组整体心理社会功能改善较明显。 Zanarini 教授强调,告知患者 BPD 诊断并不会加重症状,使病情恶化。事实上,在 BPD DSM 9 个诊断标准中,治疗组较对照组相比,其中的 5 个标准得到显著改善。
加入收藏   |   设为首页   |      |      |   
版权所有 | © 2014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 苏ICP备18012684号 Designed by Wanh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