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5月7日上午,北京大学心理系周晓林教授应邀在田南楼国际报告厅开展了题为“与研究生谈如何做研究”的学术讲座。本次讲座吸引了来自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以及其他兄弟院系近200余名硕博研究生的积极参与。
首先,周晓林教授从自己近期的研究“人际愧疚、感激及补偿的神经基础”开始,直观地呈现了一个科学、规范的心理学研究设计。他详细地介绍了他们的研究思路和每个实验的逻辑关系,启发同学们质疑每一步研究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展示这些问题是如何在下一步研究中得到有效解决的。从而完美地呈现了诸如“内疚在什么情境中产生,如何影响行为,个体结构差异怎样影响内疚产生”等社会性情绪的实验过程。
基于上述实验设计,周晓林教授随后给在座的同学们展开“心理学研究与论文写作”这一主题。他重点介绍了心理学研究论文写作中一些容易被忽视的要点。周教授首先指出的是进行心理学研究所必需的批判性思维。在进行心理研究的过程中需要在阅读大量文献的前提下,发现已有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自己的研究问题,为自己研究的问题提出合适的研究方法和设计;然后把抽象的概念进行操作化定义,并选择合适的方法收集数据;最后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恰当分析找出变量之间的关系,以及对结果进行讨论、解释并建构理论。他强调文章是信息逻辑性的流动(the logical flow),写文章需要从读者的角度来考虑,写完一篇论文,要让非本专业的读者读一读,看他能否明白文章前后的逻辑关系。接着,他举例说明文章的每部分应该怎样写以及有哪些注意事项。比如,标题需要以最少数量的单词来充分表述论文的内容,需要包含关键词;摘要部分需要包括研究问题或背景、方法或设计、研究结果以及讨论,一般在250词左右,英文摘要切记不要逐字翻译中文摘要;引言需要有明确的逻辑关系,要与讨论形成呼应;方法部分需要交代清楚被试、程序等;结果部分在使用统计学术语呈现实验结果后,要使用描述性的语言使读者明白数据的含义;文章的讨论部分需要与前人的研究进行比较,和引言相呼应,将自己的研究跟前人的研究联系起来。最后,周教授特别强调,写出优秀心理学论文的最好方法是需要不断的“练习、再练习”。
精彩的讲座使在座的同学受益匪浅,并激发了同学们的积极互动,有同学提出关于实验设计以及文章写作方面的问题,周晓林教授一一详细地作答。讲座在轻松融合的氛围中顺利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