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来又出了一件事,还在进行之中。就是我们在网上收到了匿名举报,说我们一个医院里面一个团队,他们几年以前的一篇论文和另外一篇论文(也是他们自己的)有重复发表的情况。于是学校就组织了调查委员会,这个调查委员会包括医学部的同志,也包括医院管调查这方面的同志,还有一些这方面的专家。文章的一稿多发,或者部分一稿多发,这个很容易调查,查完以后,发现符合事实。调查出来以后,因为这个涉及一稿多发或部分一稿多发,所以我们当时的处理,从现在看来稍微轻了点,就是全校通报批评,并没有严重的行政方面的处分。然后这件事大概过了一年,就是几个月前,我接到了一封实名的邮件。邮件里说,前面的那个匿名信就是我们写的,这个事情你们调查的有问题。实际他们那几篇文章,我们也是其中的作者,就是等于作者自己来揭发自己,就是除了一稿多发以外,他还怀疑有造假的问题。他说我们是信得过校长的,其他的医院、医学部,我们可能信不过,能不能找独立的调查单位来进行这方面的调查。然后我就找了这两位先生,他们说我们冒着自己也可能受到处理的危险,也是做了很强烈的思想斗争。后来我又征询他们的意见,表示我们就找三个人,一个是我们医学部的主任,刚刚来到浙江大学担任主任,也是一位中国科学院院士,还有就是刚刚引进的一位先生,还有一个是找一所其他学校的教授,他们三个人组成一个调研组,我问他们是否同意。他们表示可以。然后这三个人就这项工作,以及他们后来写的更具体的举报信又进行了调查。调查结果是,这个事情可能有,但需要再和举报人进行面对面沟通,举报人的名字我隐去了,然后跟举报人联系,我说他们想跟你们沟通行不行,大概他们沉默了一两个月,后来说可以。所以这个事情现在还在调查处理的过程中。这件事情就是说,一开始的调查组调查不够深,因为它有可能牵涉到本单位,尽量大事化小小事化了。而且表面的事情调查处理完,内部的事情可能就不再仔细调查。所以找一个相对没有太大利益冲突的、相对独立的调查机构,应该是非常重要的。
再讲一件事,是我们学校有一个期刊《浙江大学学报》,它有三个分级,现在这三个分级全是SCI的期刊。应该说,大学的期刊非常难办,它要跟Science,Nature竞争,还要跟中国科协的众多核心期刊竞争,而且投给大学学报的稿子,来源是各个学科都有,各种人也有,所以我们这个学报是国际性的,投稿的三分之一来自国外,三分之一来自校外,三分之一来自校内。我们跟国际期刊处理稿件一样,根据关键词、专家分拣稿件,我们有一个包括一两千名专家的专家库,然后进行审核。当时他们对查处学术不端行为很积极,所以他们最早在国内装了一个软件叫crosscheck,对所有的来稿,根据数据库情况进行核查,如果有些地方发现别人已经说过了,他就跟作者进行这方面的沟通。如果看到有大段的抄袭,他就直接拒绝掉了,有的地方他觉得是小的问题,就跟作者联系一下,请他们修改。
然后这个期刊的编辑2010年的时候给Nature写了一封信,他原来的题目叫policing plagiarism in China is helped by innovative software,它其中讲到,用这个软件发现所有的投稿中重合度在30%以上的有31%的投稿。最后Nature给他发文的时候,一个资深编辑把这个题目给改了,改成了:中国期刊发现31%的投稿有剽窃行为或者是剽窃的,就出现了这么一个题目。于是我们的编辑就给Nature写信,Nature表示很抱歉,解释说当时那位资深编辑认为这样能够帮助增加更多的impress,对给你造成的麻烦表示歉意。其实这个在中国有很多讨论,就是论文抄袭30%的这个事情有很多讨论,也有的是对中国的诋毁,实际上他那个来稿,哪个国家都有,来自中国作者的也不见得最高。很多来自美国的稿件,他可能在某些期刊发表了一部分,然后在你这儿再投一个,这种情况也有。我们这位编辑和Nature说,你这件事折腾的太厉害,Nature表示让这位编辑再写一篇文章,所以我们这位编辑发了两篇Nature。但他给Nature上又写的那篇文章是讲另外一件事的。去年他们收到了一个全国新闻出版奖,全国只有十个人,是新闻出版方面最高的奖。然后有一个国际诚信机构,专门给了他一个研究项目,好像全世界那年就发了5个研究项目,他们获得一个研究项目,专门研究期刊怎么防范科研诚信、投稿等等问题,从这件事情可以看到,期刊想要用一种独立的,比如说软件来监督这个投稿的行为。现在很多期刊,包括我自己做主编的期刊,都要求用crosscheck对稿件进行扫描。这是我讲的第二个事情。
第三个事情,去年夏天我收到了我们医学部新任的主任段书明院士的一封邮件,他讲到医院有一篇文章投给一个和医学有关的杂志。这个杂志的审稿人发现这篇文章(一共有八个图)其中有一个图是从以前已经发表的一篇文章,是别人发表的一篇文章上复制下来的。而且那篇文章讲的事情和他讲的这个事情,只是把主语换了换。这个期刊的总编是一位日本的科学家,非常愤怒,给段书明院士写信,要求所有期刊不再接受浙江大学的所有学科的投稿,所以这就很严重了。这个文章我们进行初步调查以后,发现第一作者是刚刚博士毕业三年的一个医生,是临床医师,他很想当副教授,他这个工作做了百分之八九十,然后剩下的他就拷了一张图,这篇文章的责任作者是一位非常忙的科主任,他知道这篇文章,但是没有具体去读。所以后来我们学校就非常强力地介入了这件事情,最后因为处理的很好,包括当时那个有非常强烈意见的日本主编,也给我们写信说我们这件事情处理得很好。所以现在不光是所有的期刊都接受我们的论文,而且有一个国际顾问委员会还和我说,你这件事处理的很好,下一届你来当主席。这个案例今年2月我在美国讲过,讲完以后,当时会场上就站起来一个人,他说我就是被剽窃的作者之一,被剽窃的作者非常感谢你们学校对这个事情及时的处理。
(杨卫 中国科协常委、常委会科技工作者道德与权益专门委员会副主任,浙江大学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 本文根据第十三届中国科协年会科学道德建设论坛发言录音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