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心理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将于10月30日-11月1日在江苏南京晓庄学院召开。会议主题为“公共危机应对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本次会议由江苏省心理学会主办,南京晓庄学院承办。热忱期待江苏省心理学界和相关领域的专家、学者和学生前来参会!现将有关事宜通知如下:
一、会议时间
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其中10月30日报到,10月31日-11月1日为正式会议时间。
二、会议地点
南京晓庄学院方山校区(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弘景大道3601号),参会人员沿力行路与芝兰路交叉口西100米由学校北门进入。
1.“公共危机应对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主旨报告;
2.江苏省心理学会2020年大会各专业委员会分论坛;
3.江苏省心理学会第九届青年心理学家学术论坛;
4.江苏省心理学会2020年本科生和研究生论坛。
会议期间的其他工作
1.召开第十二届第三次全体理事会、第五次常务理事会,第二届五次监事会;
2.年度心理学类优秀科普作品评选、优秀科普先进个人、新冠疫情心理援助优秀志愿者、优秀志愿者团队、优秀论文颁奖;
3.各有关单位心理学类技术产品、书籍展销等。
四、参会回执与会议注册
尚未提供回执的代表,请务必于10月26日前扫描本通知所附二维码在线填写回执(含发票相关信息,以便现场及时领取发票)。拟通过转账/汇款缴纳会务费的(教师800元/人,学生400元/人),请于10月26日前完成。
账户名: 江苏省心理学会
开户行: 中国农业银行龙江支行
账 号: 10107601040004753
五、会议日程(详情以会议手册为准)
日期 | 时间 | 内容 | 地点 |
10月30日 | 全天 | 会议代表报到(住宿参会代表现场注册) | 南京御冠 酒店大堂 |
晚上 | 江苏省心理学会全体理事会会议 | 南京御冠 酒店 | |
10月31日 | 7:00-8:20 | 早餐 | 南京御冠 酒店 |
8:30 | 下榻御冠酒店的参会代表统一乘车至方山校区主会场 | 南京御冠 酒店 | |
8:00-8:50 | 会议代表报到(非住宿参会代表现场注册) | 工科楼 报告厅外 | |
9:00-9:30 | 开幕式 | 工科楼 报告厅 | |
9:30-9:50 | 参会代表合影 | 图书馆前 | |
9:50-10:00 | 茶歇 | 工科楼 报告厅 | |
10:00-12:00 | 特邀报告 1.韩布新(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中科院心理所研究员)主旨报告《化危为机 主动健康》; 2.李 红(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院长)主旨报告《重新认识儿童》; 3.刘正奎(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主任,中科院心理所)主旨报告《新冠肺炎疫情心理援助模式探索与思考》。 | 工科楼 报告厅 | |
12:00-13:30 | 午餐、午休 | 教工餐厅 | |
12:00-17:30 | 海报张贴 | 待定 | |
13:30-15:00 | 论坛1 青年心理学家论坛(一) 1.谢久书(南京师范大学):Own-Race Faces Facilitate Spontaneous Level-2 Visual Perspective Taking 2.张田(南京理工大学):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下人际宽恕与群际宽恕的分离——兼谈群际宽恕研究的兴起 3.孙卉(江苏第二师范学院):新冠疫情期间居家生活幼儿的心理状态及其教育建议:基于网络视频访谈的研究 | 北讲习厅 | |
论坛2 青年心理学家论坛(二) 1.黄建平(苏州大学):From brain variations to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virtual shopping: 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predicts product searching in a virtual store 2.秦亦舒(扬州大学):中国青少年共情-系统化性别差异与学科选择的关系 3.郭冰冰(南京晓庄学院):基于场景的恐怖情绪加工的神经机制 | 行知楼100 阶梯教室 | ||
15:00-15:20 | 茶歇 | 分会场外 | |
10月31日 | 15:20-17:20 | 论坛3 本科生和研究生论坛(一) 1.唐嘉如(南京师范大学):The Effect of Love on Empathy for Pain 2.魏华(东南大学):自发脑电Theta Beta能量比值与考试焦虑的关系 3.赵振华(苏州大学):虚拟现实中连续食品选择对情绪的影响 4.高攀科(南京师范大学):语言理解中的形式预期加工及其影响因素 5.卢轩(宿迁学院):新冠疫情环境下本科师范生线上积极反馈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心理弹性和情绪调节自我效能感的链式中介 6.李孟雅(淮阴师范学院):催眠对大学生心理弹性、心理健康和睡眠质量的影响 | 行知楼 314教室 |
论坛4 本科生和研究生论坛(二) 1.武阿媛(南京师范大学):自闭症儿童的情境情绪理解:来自眼动的证据 2.郭晶铭(苏州大学):早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与员工追随风格的双过程模型 3.欧昱宏(南通大学):认知冲突加工阶段调节情绪信号作用的神经机制 4.万蓓(江苏理工学院):灾难性事件下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研究综述 5.吴宙(南京师范大学):The effect on functional connectivity density of cognitive behavior therapy for major depressive disorder 6.李兆卿(安徽师范大学):创造力与精神分裂症谱系障碍关系的研究进展 | 行知楼 316教室 | ||
论坛5 普通与实验心理暨认知神经科学专委会工作论坛 1.于战宇(江苏师范大学):动作记忆SPT效应的语义深加工机制 2.崔诣晨(南京晓庄学院):个体信息与类别信息效价冲突的印象控制效应 3.董波(苏州科技大学):栅栏对空间知觉的影响 4.张小聪(南京中医药大学):阳虚质个体对应激情境的情绪和神经反应模式研究 5.贾宜蒙(淮阴师范学院):事件边界效应的研究与进展 6.姜路遥(江苏师范大学):正性、负性面孔表情的掩蔽启动效应不依赖空间注意 7.孟雪纯(淮阴师范学院):记忆和认知中的事件切割与更新 8.沈文意(江苏师范大学):符号与数量表征在非对称性视觉搜索中的作用 9.严永芹(淮阴师范学院):催眠暗示的应用及其神经机制 10.虞清清(苏州科技大学)面孔类型对老年人注视线索效应的影响 11.占继尔(苏州科技大学):基于机器学习的文本情感分析 12.赵丽萍(淮阴师范学院):语言标识抑制负性情绪的神经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 行知楼 211教室 | ||
论坛6 发展与教育心理专委会工作论坛 1.李梅(南京晓庄学院):从信仰到信念到攻击行为:道德推脱的作用 2.宋玥(南京师范大学):社会化对学龄前儿童亲社会行为的影响机制:一项基于荷兰、印度和中国的跨文化研究 3.李晓军(南京晓庄学院):大学生乐观的结构探索及问卷编制 4.窦芬(南京师范大学):羞怯与大学生体验回避:错失恐惧的中介作用与情感平衡的调节作用 5.施琳(苏州科技大学):疫情背景下高中生风险认知对拖延行为与心理应激的影响:心理资本的调节作用 6.徐小晴(宿迁学院):疫情环境下大学生生活方式与主观幸福感的关系: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 7.龚欣梅(南京师范大学):母亲自主支持和心理控制对流动与城市儿童学业表现的作用 8.左婷婷(南京师范大学):教养维度对学生学业表现的影响:成就目标的中介作用 9.莫文静(南京师范大学):课堂目标结构对学业成绩和教育期望的影响:一个有调节的中介模型 10.石宇菲(苏州科技大学):疫情期间高中生心理资本对学习表现的影响:自我调节学习的中介作用 11.王辉(江苏师范大学):手势对儿童学习的促进作用研究 | 行知楼 212教室 | ||
10月31日 | 15:20-17:20 | 论坛7 学校心理专委会工作论坛 1.任其平(南京晓庄学院):公共危机事件中的未成人咨询数据报告—以陶老师工作站为例 2.王雄(扬州中学):危机事件下儿童生命教育的内涵与策略 3.许有云(南京晓庄学院):青少年心理特质和生活事件对其心理适应性影响的交互作用模式 4.朱立萍(南京市江北新区教育发展中心):疫情下特需儿童关爱行动 5.王一敏(高淳区淳溪中心小学):让每个生命绽放精彩——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与反思 6.苏华(金陵中学):金陵中学生涯指导工作新举措 | 行知楼 213教室 |
论坛8 大学生心理专委会工作论坛 1.郑爱明(南京医科大学):大学生抑郁症筛查与干预体系探索 2.邓旭阳(东南大学):新冠肺炎疫情时期大学生网络团体心理辅导服务综合报告 3.朱逢九(南京理工大学):疫情下的哀伤心理咨询 4.张晓文(南京工业大学):PM+在校园危机干预中的应用 5.曹加平(南京师范大学):与自杀对话——大学生自杀干预的叙事实践 6.袁忠霞(南通科技职业学院):网络团体心理辅导的实施与挑战 7.李洋(南京森林警察学院):大学生坚韧性人格和积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研究 8.闫明(河海大学):ACT取向意义摄影网络团体对大学生生命意义建构的作用 | 行知楼 204教室 | ||
论坛9 家庭教育心理专委会工作论坛 1.章乐(南京师范大学):风险社会的道德困境与教育应对 2.安媛媛(南京师范大学):抗逆力,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新路向 3.李海云(山西师范大学):我国中小学陪读现象研究的回顾与展望 4.冯美美(南京师范大学):家庭抗逆力取向的干预模式及其应用 5.岳金明(南京师范大学):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儿童心理健康水平及家庭抗逆力的作用 6.王静(南师教育发展公司):养成好习惯,培养好品质-----疫情背景下幼儿高质量陪伴探究 7.方艳(南京陶行知学校):给予空间,个性指导——疫情背景下小学生家庭教育指导的实践与思考 8.李小福(南外方山分校):沟通,从接纳开始——例谈疫情背景下初中学生家庭教育危机干预 9.陈琼(江苏教育频道):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媒体对家庭教育价值引导的实践与思考 | 北讲习厅 | ||
10月31日 | 15:20-17:20 | 论坛10 法制心理专委会工作论坛 1.周朝英(江苏警官学院):贵州安顺公交车坠湖事件涉案人张某刚犯罪心理剖析 2.姚丹(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监狱警察的职业压力与应对策略研究 3.李方洲(江苏省南京女子监狱):女性服刑人员共情现状分析研究 4.周琪琪(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团体正念练习对男性病犯心理状况的干预效果 5.江苏省南京女子监狱课题组:共情提高训练在女性顽固犯分类矫治中的应用探析 6.吕成荣(江苏省监狱局精神病院):封闭性管理对监狱民警心理的影响及其策应 7.殷群民(江苏省宜兴监狱):精炼顽石似水柔——关于暴力犯杨某某的个案矫正案例 8.朱海连(江苏省龙潭监狱):“我错了……”——极高危险等级罪犯矫治案例 9.杨木高(江苏省监狱管理局):罪犯出监评估若干问题研究 10.曹健鹏(张家港市公安局):新媒体视域下的公共危机、公众舆论与社会心理探讨 | 行知楼 100教室 |
论坛11 工业心理专委会工作论坛 1.胡维芳(江苏理工学院):疫情下卫院(校)学生专业承诺与职业决策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情绪智力的中介作用 2.董波(苏州科技大学):Inaccurate Space Perception Seeing through Fences 3.李锐(苏州科技大学):中小学校长以何治校——一项基于校长领导力的实证研究 4.沈怡佳(苏州大学):“打破沙锅问到底”的背后——关于流动儿童学习投入的质性研究 5.吴龙华(无锡市心理学会管理心理学专委会):探索心理学在小微企业党建工作中的应用 6.吴琼(苏州科技大学):不同视听条件下驾驶踏板误差的老龄化效应 | 行知楼 214教室 | ||
论坛12 社区心理专委会工作论坛 1.吴继霞(苏州大学):社区的诚信观研究 2.万增奎(南京晓庄学院):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服务站点状况的调查与对策研究 3.孙配贞(江苏师范大学):社会转型期青少年孝道困境及其超越 4.程溪(南京师范大学):Does the civilian counterattack turn into entertainment flow?The influence of “Tucao” on the moral judgement standard 5.邵爱国(苏州科技大学):失地农民再就业决策机制的扎根研究 6.俞玲玲(东南大学):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中心理援助体系研究综述 | 行知楼 410教室 | ||
10月31日 | 15:20-17:20 | 论坛13 质性心理专委会工作论坛 1.于战宇(江苏师范大学):大一新生父母教养方式、心理资本与学校适应的关系:来自混合研究的证据 2.陈尹(南京师范大学):失独者哀伤干预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刍议——基于一项经典扎根理论研究 3.姚进(南京师范大学):集体心理资本形成过程的质性探析 4.赵中(南京中医药大学):大学生内疚情绪的特点 5.闫宇辉(南京师范大学):一蓑烟雨如何任平生?——雨天经验的诠释现象学心理学研究 6.张博(南京师范大学):耐心对于当代人生活的意义 7.刘景弘(江苏师范大学):智力障碍儿童对威胁性身体表情的注意特点研究 8.卞立融(江苏师范大学):赋权视角下青少年学生学校认同的培养 9.王粉粉(江苏师范大学):循证实践理论视角下拆迁安置居民社区感与其生活满意度研究 10.汪娟(南京师范大学):从隐身到可见:年轻男同性恋者对自我及异性恋群体的态度 11.李兮何(南京师范大学):重点高中学生的学习意义感研究 | 行知楼 413教室 |
17:30 | 下榻御冠酒店的参会代表统一乘车返回酒店 | 行知楼前 合一广场 | |
18:00-19:00 | 晚餐 | 南京御冠 酒店 | |
11月 1日 | 7:00-8:20 | 早餐 | 南京御冠 酒店 |
8:30 | 下榻御冠酒店的参会代表统一乘车至主会场 | 南京御冠 酒店 | |
9:00-10:45 | 重点报告 1.余嘉元(南京师范大学):改进网格化治理中考评方法的探索 2.马向真(东南大学):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背景下的社会心态和道德状况——基于新冠肺炎疫情的调查分析 3.李岩松(南京大学):Understanding the psychology of competition: insights from its impact on risky decision making. | 工科楼 报告厅 | |
10:50-11:40 | 闭幕式 | 工科楼 报告厅 | |
11:40-13:00 | 午餐 | 教工餐厅 | |
12:30 | 下榻御冠酒店的参会代表统一乘车返回酒店 | 教工餐厅 乘车点 | |
13:30 | 代表离会 | 南京御冠 酒店 |
六、交通食宿
交通食宿费用自理,主办方协助安排。
(一)协议酒店
南京御冠酒店
电话:025-51199888
地址:江苏省南京市江宁区龙眠大道208号
住宿协议价: 420 单间/标间含早餐
(二)前往酒店交通路线
1.南京站
地铁:南京站地铁站(4号口)乘坐1号线(中国药科大学方向)经22站至南医大•江苏经贸学院站(2号口),向东南方向步行400米左右到江宁区龙眠大道208号南京御冠酒店报到。
公交:由南京站南广场东侧公交站出发乘坐17路(紫金明珠方向)经12站至光华门北公交站,同站换乘708路(东山总站西门方向)经9站至商城公交站,同站换乘803路(方山艺术营方向)至南京医科大学公交站,沿龙眠大道向东南方向步行400米左右到江宁区龙眠大道208号南京御冠酒店报到。
出租车:由南京站南广场东侧公交站旁出发至江宁区龙眠大道208号南京御冠酒店报到,经济型车型约80元左右。
2.南京南站高铁站及南京汽车客运南站(二者地址相同)
地铁:南京南站地铁站(3号口)乘坐1号线(中国药科大学方向)经9站至南医大•江苏经贸学院站(2号口),向东南方向步行400米左右到江宁区龙眠大道208号南京御冠酒店报到。
公交:由南京汽车客运南站向南约270米,在南京南站公交站乘坐792路(综保区场站方向)经10站至河定桥南公交站,同站换乘809路(宁杭高铁江宁站方向)经22站至至南京医科大学公交站,沿龙眠大道向东南方向步行400米左右到江宁区龙眠大道208号南京御冠酒店报到。
出租车:由南京南站负一层P2停车场-B区出发至江宁区龙眠大道208号南京御冠酒店报到,经济型车型约40元左右。
3.南京汽车客运站(小红山客运站)
地铁:向西步行450米至南京站地铁站(5号口)乘坐3号线(秣周东路方向)经12站至南京南站地铁站换乘1号线(中国药科大学方向)经9站至南医大•江苏经贸学院站(2号口),向东南方向步行400米左右到江宁区龙眠大道208号南京御冠酒店报到。
公交:可以由南京汽车客运站出发向西步行约270米,乘坐南京站接驳线(南京站•南广场西方向)经1站至南京站•南广场西公交站,向东步行至南京站地铁站(1号口),乘坐1号线(中国药科大学方向)经9站至南医大•江苏经贸学院站(2号口),向东南方向步行400米左右到江宁区龙眠大道208号南京御冠酒店报到。
出租车:由南京汽车客运站出发至江宁区龙眠大道208号南京御冠酒店报到,经济型车型约90元左右。
窗体底端
4.江宁汽车客运站
距离江宁区龙眠大道208号南京御冠酒店约1.4公里,建议步行或骑行。由江宁汽车客运站向南至凤鸣路,沿凤鸣路东行经经贸学院路至与丽泽路交叉口(约1100米),沿丽泽路北行约200米,道路右侧为南京御冠酒店。
(三)前往会议地点交通路线
1.南京御冠酒店住宿参会代表
由会议承办方统一组织车辆接送参会代表往返酒店和南京晓庄学院方山校区。
2.其他代表
需自行前往南京晓庄学院方山校区会场,力行路与芝兰路交叉口西100米由晓庄学院北门进入。沿会议交通引导标识行至工科楼一楼报告厅。
七、会务联系人
会务联系人:
江苏省心理学会秘书处
陈星星:025-83598491(办公) 18951891160(手机)
南京晓庄学院
水远璇:025-86178546(办公) 13951823262(手机)
杨雪梅:025-86569202(办公) 15996311983(手机)
江苏省心理学会2020年学术年会组委会
2020年10月18日
附录:特邀专家简介(按报告顺序排序)
韩布新研究员
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亚洲心理协会(APsyA)主席,国际应用心理学协会(IAAP)卸任秘书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学位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岗位教授,中国科学院学位委员会委员、人文学科群学位委员会副主任,全国颜色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副主任,教育部、科技部科研、人才项目评审专家。
主要研究心理健康发展(认知年老化、宗教心理学),主持、参与30余国家、省部级和国际合作科研项目,发表学术论文两百余篇,出版《老年心理健康》等多部著作。担任《心理学报》《心理科学》《心理科学进展》《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应用心理学》《中国老年学杂志》《本土咨商心理学学刊》《心理学通讯》编委。曾获包括国际心理科学联合会(IUPsyS)杰出贡献奖、国际应用心理协会(IAAP)杰出贡献奖、中国科协先进工作者在内的多项荣誉称号。
李红教授
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四川师范大学脑与心理科学研究院院长,特聘教授,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首批“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国务院学科评议组(心理学组)成员,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心理学类)副主任,原辽宁师范大学副校长。
主要从事认知神经心理学、认知发展、情绪认知、学生核心素养等方面的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项,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3项、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重大委托项目1项、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1项、卫生部公益性行业专项子项目1项,以及教育部、中科院、重庆市等横向课题30余项;在Psychological Science、Journal of cognitiveneuroscience、Human Brain Mapping等国际专业刊物发表SCI/SSCI论文180篇,在中国科学、科学通报、心理学报等国内著名杂志上发表200多篇论文。
刘正奎研究员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所长助理。中国心理学会副秘书长,心理危机干预工作委员会主任委员,心理服务机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际EAP协会中国分会副主席。
主要研究领域为重大应激事件与心理健康的演化、心理援助方法与技术。曾获中国科学院院地合作奖和先进个人、中国科学院“‘十一五’科学传播先进工作者”称号等多项荣誉。先后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计划项目和前瞻性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子课题等多个项目。在国内外专业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
余嘉元教授
南京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国心理学会认定的心理学家。现任中国心理学会监事、心理测量专委会副主任,《心理科学》编委,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粒计算与知识发现专委会委员、中国运筹学会企业运筹学分会理事。华东师范大学、内蒙古师范大学、河南大学兼职教授,江苏省心理学会常务理事。
主要研究方向为心理测量,机器学习和软计算的心理学应用,出版了《教育和心理测量》,《项目反应理论及其应用》等多本专著,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80余篇论文。近期致力于传播和推广先进的心理数据挖掘思想和方法。
马向真教授
东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应用心理研究所所长。中国心理学会首批注册心理督导师(D-06-57),江苏省心理卫生协会精神分析专业委员会主委。EMDR创伤心理治疗学组常务组员,国际EAP协会中国分会理事,中国社科院应用伦理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江苏省人大常委、总工会女职工委员会副主任、江苏省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
长期从事伦理学与心理学的交叉研究。主持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公共事件中社会伦理心态的影响因素研究”,关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危机中心理援助的战略、体系和对策研究,着重社会心态研究、临床心理咨询、以及员工心理帮助计划(EAP)研究等等。出版多部著作,曾荣获中共中央统战部统一战线理论研究优秀成果奖、江苏省高校人文社会科学奖、江苏社科应用精品工程优秀成果奖、教育部高校社科研究管理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发表学术论文约50篇,其中被CSSCI收录30余篇。
李岩松副教授
南京大学副教授,博士生导师,曾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神经病理学研究所和法国国家科学中心完成博士和博士后科研训练。
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江苏省社科基金等各类基金多项,在Brain、Journal of Neuroscience、Psychoneuroendocrinology、Hormones andBehavior、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等国内外神经科学和心理学高水平期刊上发表文章30多篇。荣获教育部第八届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人文社会科学)青年成果奖(首届)、江苏省第十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年和江苏省高校教育科学研究(哲学社会科学)一等奖等奖项 (排名第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