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前剧烈的社会变迁中, 职业世界也充满了各种变数。在传统的职业世界中 ,人们一生往往只供职于一个或固定数量的组织机构, 职业选择相对简单。在现代社会 ,多数人则会经历由多重组织或者企业中的多重职位组成的 ,高度自我管理的、无边界的职业。在这种复杂的情况下, 个体需要为自己的职业发展负责任, 主动去适应这种变化 。人们不但需要拥有一定的职业技能维持生存,还经常要在面临各种各样的职业选择时做出适合自己的选择。能够为这些职业选择提供方向和指引的往往是一个人的自我, 而自我在职业世界中的体现就是职业认同。
职业认同(careeridentity , vocational identity)也叫职业同一性 ,是职业发展研究领域内比较重要的概念, 它与个人的职业决策 、职业探索和职业成功等都有密切的联系, 当然也关系到一个人在当前复杂的职业环境中的适应性问题。但是目前国内在职业认同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 ,并且存在概念混淆、结构不清晰、文化差异方面的等问题。所以系统地梳理、介绍和参考已有的职业认同研究并且展望未来职业认同领域内的研究方向 ,无论对个人的生涯发展还是对职业指导工作者来说都是非常有意义的。职业认同的影响因素方面 ,总结以往的研究,大体可以从家庭因素和个人因素两个角度来进行分析。
(一)家庭因素
家庭关系直接作用于我们的成长过程,对个体发展具有重要作用,所以家庭因素一直是人们研究职业认同前因变量中的重要部分。其中关注度比较高的是家庭关系模式对于职业认同的影响。Penick 和 Jepsen 的研究发现 , 民主型和独裁型家庭风格是职业认同的一个显著预测源 。在将家庭关系区分为融洽型 ,表现型, 冲突型, 好交际 ,理想化等几种类型后 ,他们发现 ,在表现型的家庭关系中成长的个体职业认同水平较高,而在冲突型家庭关系中成长的个体职业认同水平较低 。家庭成员对这些方面的感知甚至比性别 、社会地位和教育程度等都 更加有力地预测职业认同。与之相似的, Johnson 等人也发现 ,家庭关系模式(冲突、凝聚和表达)中表达型的关系最利于大学生职业认同的形成 。这种关系中鼓励个体公开直接的沟通 ,能够帮助他们形成自己稳定清晰的职业目标。Hargrove 等人通过个体感知到的原生家庭互动模式来预测大学生的职业认同。结果发现,家庭关系质量和家庭中的成就导向可以显著预测大学生的职业认同。家庭中有越多的成员在工作和学习中参与竞争活动 ,个体的职业兴趣和目标就可能会更加稳定清晰 。个体从家庭成员身上学习到的经验让他们有更强的职业认同。在后续研究中 Hargrove明确认为家庭关系质量中的是否鼓励公开表达感情和困扰也对个体的职业认同水平有显著影响(Hargrove ,Inman, &Crane ,2005)。也有研究者发现其他的一些家庭因素对青少年职业认同的达成状态有影响, 比如早期有与父母一方分离经历的孩子更不容易达成职业认同。在支持性的家庭氛围中成长、职业探索行为得到父母亲反馈 、在进入大学的时候自己选择专业方向、高收入的家庭中成长的个体更加容易达成职业认同。而 Lucas 的研究中认为从心理上与父母亲分化开的男性青少年更加容易形成职业认同, 在这点上对女性的影响不显著(Lucas, 1997)。可见,家庭环境和个体的职业认同是有着密切联系的 ,家庭环境在较大程度上会影响个体职业认同的形成和发展。
(二)个人因素
职业认同水平是个体自我同一性在职业领域内的体现,所以必然受到个体自身特点的影响。有少数研究者提到自尊水平对职业认同水平的影响(Munson, 1992), 或者生活目的可以预测个体的职业认同水平。就总体上而言,研究者多从人口统计学变量、自我效能感、应对风格等角度探讨个体特征对职业认同的影响 。首先是人口统计学变量方面的影响,随着个体年龄越来越大 ,经历的职业选择方面的思考越来越多 ,职业认同水平也会越来越高 , 这在 Holland 的研究中已经得到证。由于男女生在自我的发展上并不同步 ,造成年龄和性别在职业认同发展上呈现出交互效应(Jackson&Neville , 1998)。再一个影响职业认同的重要因素是个体所处的民族 ,不同的民族具有不同的社会文化, 而民族文化对一个人如何认识自己与职业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当然,民族认同与年龄还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Shih 在留美的台湾学生群体中调查发现, 年龄越大, 被外文化同化程度越低, 学生对自己的民族认同感越强 ,而民族认同感能够让他们做出职业选择的时候更坚定 ,这样的个体往往具备水平较高的职业认同(Shih &Brown , 2000)。民族认同与性别也可能存在交互作用, Jackson 的研究发现对于那些非洲裔的美国大学生而言, 民族认同会显著影响女生的职业认同 ,而对男生的职业认同水平影响不显著。自我效能感是调节兴趣、目标和行为的关键因素 ,可以推测自我效能感会影响到个体职业认同的发展。Gushue 等人对拉丁裔高中生的自我效能感 ,对职业困难的感知 , 职业认同和生涯探索行为进行了调查 。研究结果显示自我效能感与职业认同水平 、生涯探索行为有正相关。同年, Gushue 等人还考察了美国非洲裔高中生的生涯决策效能感与职业认同和生涯探索行为之间的关系 。得到的结果类似 ,学生生涯决策效能感越高, 职业认同越高,并且生涯探索行为的频率也越高。再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是个体应对风格方面的 。根据 Robitschek 和 Cook 的研究, 本科生的个人成长主动性和个体的应对风格(反应型 、沉思型、压抑型)会影响其职业探索行为(个人探索和环境探索),继而影响其职业认同水平。与之相应的, Sweeney 的研究中发现自我挫败型人格分数越高带来更多的生涯未决策和更低的职业认同 。这部分个体缺少做职业选择的相关知识, 并且对自己的兴趣和天赋缺少了解 , 似乎也不想了解自 己(Sweeney & Schill,19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