腾讯网站曾经播放过一则公益视频,研究人员选取了来自北京的十二个不同职业,不同年龄的家庭,先对家庭中的爸爸或者妈妈进行访谈,让他们说一说对校园欺凌的看法和认识,结果大多数家长表示对其不是特别了解,大多数家长觉得校园欺凌可能只是孩子之间的轻微摩擦和争吵。随后研究人员们让其观看不同严重的校园欺凌视频,这些视频都来源于网络的真实新闻报道,录像机记录了父母们的表现,结果发现几乎所有父母都由惊讶转向了愤怒,并且往往会难以坚持看下去,甚至有些妈妈为被欺凌的孩子留下了难过的泪水.实验结束之后的采访中家长们普遍表示没有想到校园欺凌已经严重到如此不堪的地步,也不敢去想如果自己的孩子遇到这样的事情会怎么办,而这,只是千千万万中国中小学生父母中极小的一部分,校园欺凌早就不仅仅是同学之间的摩擦,而是每一位家长和孩子都需要了解的潜在伤害危机。
有研究表明校园暴力欺凌事件频发,且暴力行为逐渐呈现出低龄化、女性化趋势, 在受害人群中留守儿童或者不能得到父母经常性陪伴的孩子占大多数,并且校园欺凌的事件中有一般以上发生在受害人的初中阶段,百分之八十的欺凌事件是群体欺凌,受害人往往由于害怕受到报复,歧视或者孤立不敢告诉家长和老师,导致欺凌事件持续发生,给受害人的身体和心理上面带来无法抹去的创伤,有相当一部分孩子在遭受长期的校园欺凌之后尝试过自杀或自残。
那么校园欺凌为什么频频发生?又为何会蔓延到如此严重的地步,其中有许多复杂的原因,从欺凌事件中的对象来看,欺凌涉及两方:施虐者与受虐者。施虐者一方的孩子可能长期脱离家庭的温暖,缺少监护人的管教,渴望别人关怀但是内心又缺乏安全感,就容易产生报复心理,通过欺负他人来证明自己的强大。受虐者一方通常是与父母或者家庭监护人联系较少,平时比较沉默老实,势单力薄的孩子,这样的孩子也缺乏安全感与保护,受到侵害羞于及时寻求老师和家长的保护。所以在校园环境中,我们家长和教师对待这两类的孩子要特别关注,谨防他们对别人施暴或者受到暴力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