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רҵίԱ�� ��Աע�� ���³�����
青春期畅想
您的位置:首页>科普园地>青春期畅想

分手后,你们依然可以当好爸妈

发布时间:2016-05-04

前不久看到一个报道: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的一项问卷调查显示,83.1%受访者会因孩子而选择放弃离婚。一对有孩子的夫妻在离婚时,外界最大的反对声一般都是:这对孩子的成长很不好!再想想!


这篇报道发布时,正值《蝙蝠侠大战超人》在影院热映。这让我想起一则八卦,影片里蝙蝠侠的扮演者本阿弗莱克是美国著名影星。去年夏天月,他和同为影星的妻子珍妮弗加纳协议离婚,结束了两人近十年的婚姻。在对外的公告里,他们这样写道:


“ 经过慎重的思考,我们做出了离婚这一艰难的决定。我们将带着爱和友谊继续前进,并承诺会共同养育我们的孩子。在这个艰难的时期,我们也希望大家能尊重孩子们的隐私。”



-本阿弗莱克与妻子珍妮弗加纳-


如果你关注好莱坞明星八卦,你会经常会看到类似的公告:某明星夫妻协议离婚,并声明会共同担负起养育孩子的责任。不久后,就会有记者拍到已经离婚的他们带着孩子一起度假,逛街,过生日。


这并不是简单的明星作秀。毕竟,在尽可能的情况下,如果离异的夫妻能够实现对孩子的的“共同养育”(Co-parenting), 对孩子的成长是最为有利的。


“共同养育”給那些在婚姻中遭遇困境,但又害怕因离婚对孩子成长造成伤害的父母们提供了另一种可能性。



– 为什么我们需要 “共同养育” 


现在,打开你的电脑,在搜索引擎上输入“单亲教育”“共同养育”等关键词,你能搜索到多达几百万条的结果。与之相关的文章、课程、书籍、指南更是比比皆是。


这一现象背后的事实是,中国家庭的离婚率正在持续走高。据数据统计,2014年中国依法办理离婚的夫妻达到363.7万对。这其中不乏有孩子的夫妻。


即使社会的主流观点仍然是,离婚会对孩子孩子的成长造成不利影响——这确实是对的——越来越多的成年人也开始相信,如果一个家庭只能维持表面的组织形式,而不能带给其中的人以安全感、归属感和幸福感,甚至只能造成伤害,那么我们应该做出其他的选择。


孩子的成长问题也不仅仅在于家庭的形式,不在于父母是否在一起,而在于身为成年人的父母怎么去做。这才是关键所在。


英属哥伦比亚大学的副教授Edward Kruk专门从事孩童与家庭政策研究,他是共同养育的提倡者之一。“共同养育的核心宗旨就是:以孩子的成长利益为上,搁置你与前任配偶之间的争端和斗争,通过商议协定,共同养育孩子。” Edward说。



-窦靖童与母亲王菲-


这让我想起了窦靖童。在刚刚过去的五一节假期里,成千上万的人涌向北京的超级草莓音乐节,窦靖童也登台演出了,受到狂热的欢迎,其演出直播页面在直播app上被点击了近70万次。


窦靖童引发了很多人对于离异家庭如何养育孩子的探讨。她不羁率性,自由洒脱,一边在网络上晒出和母亲王菲的亲密合影,一边也为生父窦唯的专辑献声。在窦靖童的成长轨迹中,人们能看到她和父母双方都有着亲情的交流与沟通,以及父母对她的重视与尊重。


我们无法对窦靖童的成长妄下结论,因为并不知道父母教养的具体细节。也许窦靖童并不符合严格意义上对于共同养育的定义,但至少,她的成长利益得到了尊重与保障。


回到共同养育这个话题。共同养育的好处显而易见。对于未成年的孩子而言,这会让他们意识到的自己重要性:因为父母将他的存在与价值放在成人的争议与冲突之上。


具体的益处更多:比如,共同养育能够带给孩子安全感,让他们感受到父母的爱,从而较快的适应父母离婚后的生活。家长的共同养育也会帮助延续之前的规矩、纪律和奖励方式。友好相处的父母更会成为孩子的榜样,孩子会通过父母合作的行为逐渐学会遇到问题应该如何解决……


从父母的角度考虑,共同养育也能分担双方的经济压力,时间精力,满足双方的心理需求等等。



– 共同养育的原则 


一般而言,除去一些极端状况外——如夫妻双方中有某一方在离婚后不适合养育孩子(如酗酒,家暴,债务问题等),共同养育会逐渐成为一种主流选择。这也是一个社会理性进步的表现。


在美国,有一些机构专门为离婚夫妇推出了“离婚律师+心理咨询师”的标准服务。离婚律师的责任是帮助处理一系列法律、财产、抚养权等问题。心理咨询师(多是婚姻与家庭咨询师)则是帮助处理离婚过程中的创伤问题,无论是夫妻的还是孩子的,同时也提供离异后的养育咨询。


我们没有这样的标准服务,且共同养育也是一个宽泛的概念,蕴含着很多的操作细节与方式:比如父母是否需要协议具体的陪伴孩子的时间,在哪些事情上应由谁做主,经济负担如何协调等等。但有一些基本的原则,依旧值得在共同养育中参考与借鉴的。




1. 处理好离婚对孩子造成的创伤。这点很重要。当离婚已成既定事实,一定要记得和孩子认真沟通这件事。最最重要的,向孩子传达一个信息:你没有被爸爸妈妈抛弃,爸爸妈妈永远都在。同时,提前做好离婚后的抚养计划。在与孩子沟通时,向他们详细地说明这些计划,給孩子提供安全感。如果在离婚后,孩子依然显现出某些创伤后的应激障碍,记得及时寻求专业机构或人士的帮助。


2. 多花时间与孩子在一起。无论是物理空间上的还是精神上的。长时间的共同相处可以促进你与孩子的关系,精神上的相处则是指对孩子生活的方方面面都产生兴趣,并合理地介入、支持。


3. 维护孩子的“支持系统”。社会人都生活在各种各样的系统中,离异家庭的孩子在这些系统中会更具脆弱性(如被同龄人攻击等)。因此父母要在分离的情况下,依旧维护好他的家庭支持系统,朋友圈、校园生活等等,给予他们稳定感。


4. 不断地教育自己。孩子在不同的成长阶段有不同的需求,教养计划也需要不断调整。因此你需要自我学习,无论是线上教程,还是亲子书籍,又或是专门的培训项目,你都需要不断地汲取知识,以应对孩子的迅速变化。


5. 支持前任配偶在共同教养这件事情的角色。无论你和前任配偶之间有多大的纠葛,请将那些情绪放置一边,回到你们在共同教养中应负的责任上来。按照你们此前的协议与规划,担负起自己的责任人,同时支持对方的行动。


6. 在孩子的面前,与你的前任配偶保持通畅的、透明的沟通,给予对方以尊重,杜绝谩骂与攻击。这件事很重要。记住,不要在孩子面前吵架,避免将孩子卷入冲突中。任何一次当面的吵架,都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 共同养育的艰辛之路 


知易行难,就和健身减肥一样,共同养育是一件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十分困难的事情。你能在网络和书籍中找到各式各样的指南,但这对离异夫妻而言依旧是巨大的挑战。


酷玩乐队主唱的马汀和妻子格温妮斯离婚后,也用共同养育的方式来照顾小孩。在一次采访中,他们承认,共同养育是很艰难的一件事。“ 因为无论你对对方有着怎么样的情绪:厌恶,不满,还是什么,你都不能在孩子们面前表现出来。你得定期带着孩子去见另一个家长,要一起吃饭,玩耍。但是,我们私下里也沟通过,无论我们怎么想,孩子都是最重要的,我们承诺过他们,也必须为此负责。”


“大人的事归大人,小孩子依旧需要保有自己的天地”。这是理想的状况,现实生活则残酷的多。


马汀和妻子格温妮斯-


婚姻家庭学者Ahrons在他的专著《离婚家庭》(Divorced Families)中指出,一对有孩子的离婚夫妻,往往会在离异后形成5种关系类型。这其中,仅有前两种关系类型是适合共同教养孩子的,后三种都不适合。


哪两种类型?当两人的关系是“完美伙伴”或者“可合作同伴”时。


完美伙伴是指,你们和平理性的离婚,依旧真心实意地把对方当作朋友。你们有各自的工作,愿意制定一个以孩子利益为中心的养育方案。可合作伙伴则是指,你们之间有分歧,依旧有争斗与不满,但依旧把孩子的利益与共同养育计划放在最优先级。


另三种情况则糟糕的多,Ahrons称之为“愤怒的合作者”、“暴躁的敌人”、“消融的双方”。这三种状态有着不同的症状,比如无法和你的前任实现彻底的情感分离,你憎恨孩子的父亲/母亲,你们不停地指责和怪罪对方,对自己应履行的责任没有明确的认知等等。在这样的情况下,共同养育孩子会将事情弄的更糟,有时候甚至会变成一种伤害。


鉴于后三种情况较为复杂,如何面对又是另一个宏大的话题,在此不做展开。但无论无何,记住最核心的原则:从孩子的利益出发。


永远不要将失败的婚姻阴影加诸在孩子头上,他们并没有承担的责任。


我们每个人也都有能力从婚姻的失败中走开,并给予孩子未来和期待。


转自 简里里

在线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