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1月,国家全面放开生育二孩政策;2019年3月,全国人大会议强调要加快发展多种形式的婴幼儿照护服务,支持社会力量兴办托育服务机构;2019年4月,国务院办公厅颁布《关于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的指导意见》,将托育政策导向推向高潮;2021年10月,全国人大通过《家庭教育促进法》。这一系列针对性的大事件,迅速激活了全社会的早期教育意识,不仅使婴幼儿托育服务需求激增,而且托育服务的心育功能备受关注。婴幼儿专业托育服务的心育功能是多方面的,这里不作全面概述,先就下述四几方面作些强调。
1 环境营造与婴幼儿安全感保护
0~3岁婴幼儿对外界环境线索很敏感,这是其环境感知发展的关键期。物理环境可以塑造儿童的表象世界,与物理环境的互动及人际心理环境则会直接影响婴幼儿的身心健康。安全且内容丰富的外部刺激对婴幼儿身心发展有积极作用,所以适应性环境营造是专业托育机构建设的基本要求之一。毫无疑问,安全健康是家长们决定是否将孩子放入托育机构时考虑的首要问题。有些托育机构提出支撑婴幼儿身心发展的托育环境,是在保障婴幼儿生命健康安全前提下,充分尊重其自然自主生长的规律,保护孩子的探究欲和个性化成长,切忌过多地控制和喝止。
2 早期依恋关系保护及修复重建
婴幼儿进入托育机构是一种依恋关系保护与重建的过程。依恋关系一旦建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但也具有可塑性。孩子在情绪低落和遇到压力事件时需要依恋对象的安慰、保护和支持。但是,有些孩子,由于其父母不太注意或未意识到与婴儿关系建设的重要性,在孩子刚出生阶段未能建立其安全的依恋亲子关系,这就需要专业服务和指导以帮助在孩子1-2岁期间进行依恋关系修复或重建,专业托育机构则应该能够担负起这一责任。按照艾斯沃斯的依恋类型理论和婴幼儿在家庭与托育中心的依恋关系,可将依恋关系匹配为九种,即双安全型、安全-回避型、安全-反抗型、回避-安全型、双避型、回避-反抗型、反抗-全型、反抗-回避型、双抗型。对于家庭依恋关系为非安全型的婴幼儿而言,进入托育中心,在专业教师悉心养育指导下,可以改善其依恋模式,同时指导家长重建孩子在家庭中的亲子关系。
3 婴幼儿同龄互动与社会性适应
婴儿在出生半年后就可以开始以视听感知为基础的同伴互动。3岁之前的孩子还不能进入正式的国民教育系列,没有稳定的同龄人际互动环境,独生子女更是如此。如果能够让孩子更早地进入到专业托育机构,就可在其感知运动发展关键期,增加更多同龄互动,有利于其智能及情绪控制能力的发展。儿童心理学大师皮亚杰认为,婴幼儿同伴交往是进行智能建构和图式改组的重要途径,可以有效促进婴幼儿问题解决能力和心理理论的发展,这也是为其情商的后续发展奠定基础。专业托育机构提供适龄的人际互动环境,可以弥补孩子早期在家庭中人际氛围营造的不足,为其良好的社会适应性发展提供契机。
4 游戏情景设计与早期心智训练
婴幼儿所接触的环境越丰富,智力特质和情绪体验越是多样化。环境动态变化是由各式各样的事件构成的,而事件中的个体会获取认知发展和发展其态度体系。在婴幼儿阶段的教育训练中,游戏情景设计和托育员专业能力就显得尤其重要,这些因素恰恰能够弥补早期家庭教育的条件不足,在促进婴幼儿情绪感知和情绪管理能力发展方面的作用不言而喻。在智能训练方面,专业托育机构能提供大量适龄玩具和活动设计,孩子身在其中进行各种动作操作,不仅促进了手脚协调性,更重要的还训练了其动作思维和表象思维。当然,正如前文所说,这些游戏中的人际互动,可以有效地促进孩子情绪体验及管理能力的提高,其规则意识和社会性也是在这样的过程中得以发展。
总而言之,专业的托育机构在婴幼儿心智早期训练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家庭无法替代的。专业托育机构的建设和发展已经成为我国社会不能不重视的重大事项,它虽然不属于正式的国民教育系列,但却能为进入正式国民教育系列的孩子成长做奠基。
供稿:
何晓玲: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读研究生
杜 宇: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在读研究生
陈丽华:常州爱粒堡托育中心
邓 铸: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