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18日上午,来自美国哥伦比亚(Columbia)大学及纽约州精神病研究所的董正超教授在田北楼一楼东会议室举行了一场学术报告,为心理学院的师生详细讲解了核磁共振技术在心理疾病相关脑成像领域中的应用。报告由心理学院袁逖飞教授主持,来自心理学院的师生以及计算机学院、鼓楼医院、脑科医院的同行前来交流。董正超教授先后在两个有诺贝尔传承(1991年核磁共振波谱诺贝尔化学奖,2003年核磁共振成像诺贝尔医学奖)的实验室工作,在JAMA Psychiatry等高水平专业期刊上发表相关论文,并入选全球ESI高引论文。
董正超教授从核磁共振技术的基本原理讲起,深入浅出的覆盖了磁共振技术的不同衍生技术,如不同weighted的MRI, DTI/DWI, fMRI, MRS等技术。董正超教授又以ADHD(注意缺陷与多动障碍)、Autism(孤独症)等心理精神疾病为例,讲解了fMRI和MRS技术在这些脑疾病研究中取得的进展。最后,董教授也对核磁共振技术的未来发展做了一些开放性的预测,并指出磁共振技术在硬件和软件上的进展在未来十年内将会极大的改变认知科学领域中人们对大脑疾病机制的了解。最后,心理学院师生们进行了长达四十分钟的热烈的提问,董正超教授一一做了耐心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