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3月30日—31日,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齐聚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参加中国心理学会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筹)首届年会。本次会议的主题是“心理学助推社会治理”。会议由中国心理学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和江苏省心理学会承办。
30日上午,大会开幕式在南京师范大学随园校区田家炳楼国际报告厅举行。出席开幕式的有中国心理学会理事长、北京大学周晓林教授,中国心理学会候任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韩布新研究员,中国人民大学时勘教授,北京师范大学许燕教授、蒋奖教授,北京大学谢晓非教授,中国社会科学院王俊秀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朱廷劭研究员、刘正奎研究员,浙江师范大学李伟健教授,复旦大学孙时进教授,华东师范大学刘永芳教授,中央财经大学辛自强教授,福建师范大学叶一舵教授,江西师范大学徐富明教授,浙江大学陈丽君教授,武汉大学伍麟教授,中国政法大学杨波教授,西南大学赵玉芳教授、夏凌翔教授,华中科技大学陈建文教授、陈志霞教授,中国地质大学刘海燕教授,苏州大学吴继霞教授,西安交通大学喻丰教授等专家学者。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党委书记周红教授,院长、邓铸教授,副院长陈庆荣教授,副院长王云强副教授,党委副书记王惠老师,傅宏教授、杨莉萍教授、刘国雄教授等也出席了开幕式。
会议由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筹)主任、江苏省心理学会学术工作委员会主任郭永玉教授主持。江苏省心理学会理事长、心理学院院长邓铸致欢迎辞,他介绍了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的办学历史、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等基本情况,指出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是顺应新时代中国社会重大需求、回应社会现实的举措,对于研究重大社会问题,构建完备的社会心理服务体系,有着重要意义和深远影响。邓院长对年会顺利举办表达了衷心祝愿。
周晓林理事长在致辞中表达了对年会召开的祝贺。他分别从微观和宏观层次,介绍了当前我国心理学蓬勃发展的形势。他表示,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的成立顺应了时代发展的要求、也顺应了心理学发展的趋势。他对专委会的发展提出了四点希望:第一,要将基础研究与社会责任相结合,发挥心理学的专业优势和特点,关注和解决社会问题;第二,要更多地与其他专业委员会合作交流,形成心理学界的合力来研究社会治理问题;第三,要重视与其他学科的联系,用交叉学科的视野,拓宽研究思路;第四,要加强与政府的联系,发挥咨政建言的智库作用。
本次会议共有来自全国各地高等院校和机构的118名代表参会,收录86篇学术论文摘要,涵盖心理学与社会治理研究的多个领域,展现了心理学与社会治理的最新研究动态和成果。大会期间,共举办15场特邀报告、4场专题报告和6场分组报告。15位专家作为特邀嘉宾就心理学与社会治理的学术前沿热点问题作了特邀报告:时勘教授以“国家健康战略与社会心理促进”为题,指出了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在国家当前发展阶段的重要性,报告了他与团队成员关于社会心理促进的研究进展,提出了健康型组织的发展建议;韩布新教授以“乡绅心理与差序格局——心理学治理?”为题,以对差序格局的误解为起由,指出了中国心理学现代化迷途及现代心理学家的乡绅心理,呼吁心理学家致力于社会治理研究与实践;王俊秀教授以“美好生活需要的内涵和测量”为题,介绍了他与团队成员近几年关于“社会心态”问题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辛自强教授以“社会治理心理学:面向中国现实的新学科”为题,指出了当前心理学研究中“尽精微”与“致广大”的两种研究视角,阐明了社会治理心理学的研究问题与框架,提出应将社会治理心理学与社会心理服务相结合;许燕教授以“健康社会与社会治理”为题,提出了心理健康社会学和社会健康心理学的新视点,阐明了社会学和社会心理学视角对于健康社会研究的作用,总结了心理健康的社会影响因素,并分析了经济不平等损害心理健康的社会学与心理学路径;赵玉芳教授以“低经济社会地位群体更具有攻击性吗?”为题,结合现实生活案例与实证研究,剖析了低经济社会地位群体攻击性的表现与心理机制;杨波教授以“毒品问题的社会治理”为题,介绍了当前国内毒品治理的严峻形势,提出了循证戒治的研究方法和多元整合治理的研究观点;谢晓非教授以“舌尖上的安全:跨越风险沟通中的障碍”为题,指出了公众对食品安全的感知与成因,分析了食品安全中的风险沟通障碍,提出了政府消除公众期望差异的建议与对策;朱廷劭研究员以“大数据心理研究应用于社会治理的探索”为题,指出了利用网络大数据进行社会治理的优势,提出了“互联网+社会治理”的创新理念,阐述了利用人工智能实现网络社会与现实社会融合的实现手段;刘海燕教授以“心理安全感形成机制的计算模型”为题,综述了近年来城镇居民心理安全感的现状,报告了其所带团队开发的7个关于心理安全感的问卷,并介绍了关于个体和群体心理安全感形成机制的研究进展;刘正奎研究员以“重大突发事件后心理危机干预与援助”为题,分析了重大突发事件后个体和群体的心理创伤状况和心理应激时间特点,介绍了其所带团队的心理援助时空二维工作模式和最新研究进展;孙时进教授以“整合心理学视角下的社会发展与治理”为题,强调整合不同流派心理学对于社会治理的重要性,阐述了关于心理学如何助推国家治理的思考,倡导知行合一的研究思路;陈丽君教授以“治理之道,攻心为上——我国治理面临几大挑战和心理学视角应对”为题,剖析了当前我国社会治理面临的几大问题,指出了心理学在社会治理中应当发挥的作用,介绍了其所带团队关于信用体系建设和诚信行为机制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刘永芳教授以“人类合作行为研究的前沿问题”为题,指出了当前人类合作行为研究的困境,介绍了有限理性视角下的合作观;徐富明教授以“作为他山之石的行为公共政策”为题,阐述了应用行为决策助推公共事务的观点,提出了“亲他人—亲社会—亲环境的可持续发展”的研究方向。
4场专题报告分别以“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路径与方法研究”、“新时代背景下维护国民心理健康的路径分析”、“现代化进程中的社会心态”、“毒品依赖者的戒毒意志力研究”为主题。6场分组报告分别以“社会治理与认知心理研究”、“社会治理中的心理学理论研究”、“社会治理中的社会心态研究”、“社会治理中的社会行为研究”、“国民心理健康及其促进研究”、“社会治理心理学应用研究”为主题。共有86位代表作了精彩报告,代表们分享了多方位、多学科、多领域的研究动态,展现了心理学与社会治理研究的丰富主题。
31日中午,学术交流结束后举行了大会闭幕式。闭幕式由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蒋奖教授主持,她指出,本次学术会议是一场内容丰富的学术盛宴,围绕“心理学助推社会治理”这一主题,从心理学、社会学、组织行为学、公共管理学等多学科进行了阐释,展现了丰富多样的研究成果。邓铸院长在致辞中对会务组老师与志愿者团队的精心准备和周到服务表达了感谢,祝愿心理学与社会治理专业委员会蓬勃发展,并期待与会专家学者能够在未来继续支持南京师范大学心理学院。随后,为感谢和表彰志愿者同学在会议举办期间的辛勤付出和热情服务,会务组评选出19名优秀志愿者,现场老师们为他们颁发了优秀志愿者证书。
在闭幕式尾声,郭永玉教授表达了他对“社会治理心理学”学科定位的理解。他指出,“社会治理心理学”是心理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的交叉学科;社会治理心理学研究,就是要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结合中国特有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制度,研究中国人的心理与行为,解决中国社会治理中的问题。最后,他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等先贤思想同所有与会同仁共勉,希望心理学研究能够对中国社会的进步有所贡献!
文/顾玉婷 蔡谞妍
图/尹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