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医疗资源限制,疫情中很大一部分疑似患者只能采取集中隔离或自我隔离的方式做进一步观察。此时,疑似病患本人、亲朋好友、邻居、围观者乃至整个社会舆论都需要用冷静、克制的认知去看待,用理解、共情的态度去对待,用耐心、必胜的信念去等待。
1、隔离期可能出现哪些负面情绪?
(1)焦虑与委屈:焦虑来源于隔离带来的不确定感,不知是否被感染?不知是否传染给了家人?如果真的感染,结果会怎样?如因无意间接触了感染者而被隔离,还会引发较强的委屈体验。
(2)羞耻与自责:受到外界的负面评价和刻板印象时,人们会产生诸如羞耻、内疚、无价值感等一系列的负面信念,并引发相应的负性行为,心理学中有一个专有名词叫“病耻感”。隔离甚至被贴上“新型冠状病毒疑似病例”的标签会使这种感受更加强烈。
(3)孤独与怀疑: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不管是至亲还是密友,此时的交流貌似都不大一样了。被隔离者很容易在恐惧感滋生时衍生出额外的孤独感,以及对周围关系的怀疑感。
2、负面情绪不要怕,调适起来有办法!
(1)科学认知,助您理解心路历程
当人们获悉自己被疑似甚至被感染之后,通常会经历以下几个心理阶段:
震惊:“不敢相信发生了什么!”
否认:“不可能是我!”
接纳:“好吧,看来确实要接受现状!”
成长:“经历这一切,我觉得自己更加有力量了!”
(2)转换思维,保持原有生活节奏
即使在隔离期间也尽可能保持自己原有的生活节奏,这个很重要!突然黏贴的“疑似”标签让很多其他标签变得黯淡了。试试转换思维吧,充分利用被隔离后的一些条件,安排好自己的作息,并安排一些活动来获得对生活的掌控和愉悦感受,比如:做做家务、学一个手工小制作、看一本轻松幽默的书…..丰富的活动安排可以及时制止情绪恶化,增加正面情绪感受。
(3)理解并接纳,与负面情绪共舞,
当恐惧、焦虑、羞耻、自责、孤独、怀疑等负面情绪时时涌上心头,倾听一下自己的内心吧!觉察并意识到这些反应是正常的现象,就更利于你去接纳。暂且允许这些反应的存在,并将它适时地表达、宣泄出来。
(4)主动表达需要,获取最大程度社会支持
现代化、智能化的多媒体方式完全可以帮你隔空不“真空”。打开通讯录、微信、QQ,找到亲人、朋友、同学,主动和他们谈一谈自己的经历和感受,最大程度地获取社会支持。
(5)积极寻求专业心理服务
当通过自我调节仍然无法走出隔离带来的心灵阴霾,且已经较为严重地影响到自己及家人生活,可以通过一些权威的心理服务组织来寻求专业帮助,相信那里一定会有您的倾听者、陪伴者、支持者!
隔离的是病毒,而绝非我们作为人的存在价值。同在蓝天下,携手度难关!
原创:唐纪芸、顾雯婧、王嘉玲、石梦洁、钱荣、李明洋、张云、林梦、陈岩、熊文文、王晓燕(志愿者团队)
改编:应荣华(南京师范大学)、周丽芳(南京审计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