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רҵίԱ�� ��Աע�� ���³�����
煦煦心语
您的位置:首页>科普园地>煦煦心语

审美敏感期

发布时间:2017-05-24

小小女生的第一个审美敏感期到了

早上,她睁眼的第一句话:“妈妈,我今天想穿纱纱的那个裙子。”

她指的是夏天穿的那种很薄的纱裙,可是我所在的这个城市,今天才10多度,最高也不过20度。

“好。”我翻箱倒柜,给她从夏天的衣服堆里扒拉出了那条白纱裙。

奶奶过来:“不行,这是夏天才能穿的裙子。”

马斯洛的需求理论当下显然是不适用了。她此时此刻对于美的需求显然要比保暖来的重要。

我立即示意奶奶:“没关系的,我们里面多穿点,外套也穿厚点就行了。”我又转向女儿:“你能做到吗?”

“能!我能做到!百分之百!”小人儿兴奋地欢呼。

她穿上裙子,拎起裙摆地在我面前转了一圈。轻盈洁白的裙边漾起一圈涟漪,优雅的女儿姿态如一朵莲花般莹莹盛开。

美极了。

在这之前,带她去买鞋时,她给自己挑了双高跟鞋,那种blingbling粉粉的水晶鞋。她还会拿着我的化妆品自己描画,会和我说“妈妈你给我买个小朋友的口红”,会用“美妆相机”玩自拍。。。她进入了小女孩的审美敏感期。

今天这篇文章就想说说这个审美敏感期。

相信多数喜欢新教育的家长,都从孙老师的书上了解过审美敏感期是什么了。
我想从个人角度谈一谈。
我有一个不会打扮的妈妈,也没有姐妹可以聊聊这些女生的事情。当然更主要的原因,是生在一个缺乏仪式感、审美匮乏的年代。那个年代的多数人对于爱美的女生多数用的是讽刺和贬低的形容词。直接的后果就是我长期以来对于自己外貌的不自信,在很长一段时间不懂如何为自己挑选衣物,稍有出佻惹眼的饰物根本不敢佩戴出门。因为长期以来,周围给你传递的讯号就是,爱美的女生,追求享受的女生必然是肤浅的,轻浮的,容易变坏的。
他们对于追求美有一种恐惧。
这种恐惧有历史和大环境的因素,是可以理解的,但并不是正确的。
事实上,一代又一代,每一个小女孩都曾有过偷穿妈妈的高跟鞋,偷偷抹上口红,在镜中独自欣赏自己穿裙子的样子。这是一种本能的需求。任何对此的压抑都是反人性的。这种压抑可能导致的后果也是随手可以列出一堆,例如对自己外在的不自信,对自己性别的认知不清,审美能力匮乏带来的气质与精神生活层次的低下,容易为物质诱惑所俘获等等。然而对这种需求的压抑和打击却在有意无意间不停地发生着。最多的来自家人。有些人到现在还会有这样的想法,比如将一个女孩子养得像个假小子一样是个值得炫耀的事情;比如完全不给小孩子自己选择衣物的权利;比如给小孩买的衣物只考虑实用等等。
在发现女儿进入审美敏感期后,我尽量地配合着她,比如偶尔给她也画个小淡妆,一起玩个美图秀秀,配合她买些饰品衣服之类。
而我作出的更大的努力,是尽量阻止其他的人对她的行为进行嘲弄和否定。 比如对她自己偷偷画到眼皮上的眼线的肆无忌惮的大笑;比如说她“臭美”;比如告诉她穿这个水晶鞋到泥地里就脏了。。。
女儿在遭遇这样对待时,有时会直接说:“这不好笑。”更多时候,会像其他小孩一样直接大哭起来。
这些傲慢而无礼的言行,会将一个孩子对于美丽世界的向往击得粉碎。让她在做出选择不再自信满满,让她开始害怕做这些选择。
这些言行不仅仅来自于成人,你会惊讶地发现,有很多小孩子,尤其是小男生,会对女生爱打扮或着穿了件新衣服,会使用“脏”“烂”“破玩意儿”这样的字眼。而且仔细观察之后,你会发现他并不是真的讨厌这些美好的东西,反而是因为他缺乏这些东西。正是这些高高在上的仪式和美感让他感觉到了自己的粗鄙,所以他用自认为有力量的粗话来反击。可想而知,他的家庭给了这个可怜的孩子怎样的误导。
其实,当你真的给予小孩子充分的审美权利时,你会发现她因此而变得那么美好,世界仿佛都因此平添一份柔软与娇态。
她最近迷上了冰雪奇缘,让我给她买条像艾莎一样的裙子。我打开购物网站,她自己挑了一件。然后掰着手指头等待裙子的到来。穿上裙子的那一刻,她尖叫着跑过来抱着我说“谢谢你妈妈”。那是拖尾的长裙,如果不小心就会被绊倒,于是她小心翼翼提溜起裙摆,一改往日自由奔放的疯跑;吃饭的时候也知道拿起纸巾擦嘴,不再豪迈地拿袖子一撸。
那么多苦口婆心罗里吧嗦,不及这一条裙子。
这不是一个奇迹。
外在、环境对于人的影响,在心理学上有着丰富的理论和案例。比如“破窗效应”。一幢有少许破窗的建筑为例,如果那些窗不被修理好,可能将会有破坏者破坏更多的窗户。一面墙,如果出现一些涂鸦没有被清洗掉,很快的,墙上就布满了乱七八糟、不堪入目的东西;一条人行道有些许纸屑,不久后就会有更多垃圾,最终人们会视若理所当然地将垃圾顺手丢弃在地上。而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纽约通过“清洗涂鸦、惩治逃票”,竟大大降低了犯罪率。
一切变化从微妙开始。
就那么一点点仪式感,很重要。



在线客服